冬日农村,寒风凛冽,湘潭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湘潭市老科协”)会长郭果夫驱车一小时来到湘潭县石潭镇八角村,专程看望“香菇大王”、农村科技致富能人冯应龙。两人一见面,就熟络地交谈起来。
两人是如何结缘的呢?2007年秋,从湘潭市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休后的郭果夫被推选为湘潭市老科协会长。怎样才能担好重任?习惯搞调查研究的郭果夫便开始下乡下村考察。当时的湘潭县老科协会长谭养吾、赵荣球向他介绍了冯应龙:“1995年,在村民的支持下,他成了八角村村主任,经过11次外出考察,终于选择发展香菇产业。2001年,他带领68户村民种植香菇100亩,当年每亩获纯利超1万元。冯应龙带领群众种香菇致富的事一传开,四里八乡的人都来学,他就成立香菇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听完冯应龙的事迹后,郭果夫便和湘潭县老科协的同志一起到了八角村,经过实地考察,他顿悟了一个道理:“老科协工作怎么抓,手中要有典型。培养和推广一个典型,就会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于是,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向冯应龙学习的热潮。
让郭果夫感到欣慰的是,2009年7月,当他第二次走访八角村时,冯应龙就把毕业于湘潭大学、在上海某公司工作的儿子冯丹召回,担任香菇研究所所长,并依托南京野生菌植物研究院、湖南科技大学的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2010年10月,郭果夫陪湖南省老科协郎艺珠会长到八角村考察,郎会长充分肯定了冯应龙父子科技创新的胆识和干劲。在那年的全省老科协工作会议上,冯应龙获评“全省农村科技致富能人”。
2013年春天,郭果夫第四次走访冯应龙家里。“据统计,去年种植350亩,鲜菇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1%,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登上万元新台阶……” 冯应龙边说着边陪郭果夫参观香菇制棒厂和原料仓库,只见制棒厂2条自动生产线不停地运转,制造的菇棒源源不断送往养棒厂房;原料仓库堆满了袋装的湘莲壳。他指着这些湘莲壳说:“这就是制菇棒的基本材料。湘潭是湘莲之乡,每年有3万吨的湘莲壳废弃,现在我们利用的还不到十分之一,变废为宝,潜力大得很呢!”
如今,冯应龙的事业做得更大了。现在他的香菇生产合作社已成为跨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社农户达3000户,从业人员3500多人,是目前全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之一。此外,它还被列为“全省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全省两型示范创建单位”。
郭果夫到湘潭市老科协担任会长后,一直把“点灯照亮一大片”作为工作的重点。除了冯应龙外,湘潭市老科协先后发现了彭进文、董序军等众多典型。郭果夫说:“在发现典型、推广典型的过程中,我们老科协工作虽然比较辛苦,却苦得有价值,因为我们践行了湖南省老科协第一会长熊清泉老书记的诗句‘莫道人老不值钱,人生价值在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