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中义:大学生下乡种植金针菇年收益达25万
走进璧山县青杠街道清明村13社钱中义家中的菇棚,记者看到地上―排排整齐的菌包。80后大学毕业生钱中义捧着一袋金针菇,一边仔细察看,一边欣喜地说:“你看,这些小家伙长得多好!这一段日子没白忙,估计今年净收入达25万。”
创业:大学生下乡搞农业
2003年从重庆大学毕业,钱中义回到了璧山开始经营小型服装厂,钱中义花了四年时间才熟悉掌握了服装厂的管理。
2008年,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了食用菌菇。年轻小伙子说干就干,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们就把家里服装厂卖了。
钱中义说:“做服装垫付资金、库存风险太大,还干得辛苦。而种植菌种就不一样。现摘现卖,现金交易,也没库存这一说。”在仔细做了规划后,钱中义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
收获:黑菌菇意外赚取3万元
2008年4月,钱中义在璧山租下了20亩土地,试着栽培了2亩黑平菇。
不懂技术,他跑到重庆市农科所食用菌中心去学习。“这一学才发现黑平菇种错了,七八月温度太高根本无法存活。”他敲了一下自己脑门儿说道。“真是运气,恰好那两月山上温度并没往年高,黑平菇意外丰收了。”
这次意外丰收让他赚到第一桶金3万元。“拿到市场去买,别人都是看稀奇,卖的可俏了。平常那时是看不到黑平菇的。” 钱中义激动地说。
困惑:资金技术上哪儿找?
初次发展菌菇类让钱中义尝到了甜头。但他也深刻地认识到:技术才是关建。于是,他请原重庆市农科所食用菌中心的技术骨干唐兴民当技术顾问,给他们支招。
2009年开始,钱中义在自家20亩田地上全部种植上了平菇。他告诉记者,这个技术含量不高,但是产量高。而下半年种植的金针菇,山里的低温环境非常适合其生长,利润高。
“现在平菇产量在300公斤/天,金针菇维持在700公斤/天,我们主要销售在青冈和璧山县农贸市场,价格嘛跟着市场走。在璧山我们也能排上前三呢,每年有二三十万的收入。”钱中义自豪地说。
钱中义也在思考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继续保持现状的传统农业模式,企业是做不大的。我需要专业人士的提点,需要一定的资金去购买工厂化生产设备。可是我也不知道上哪儿找?。”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