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良:利用废弃秸秆 返乡创业种菇
发布时间:2016-05-12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一次回乡探亲的偶然发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名打工仔变成事业有成的种菇大户。他就是安徽阜阳市颍东区超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超良。
回乡创业种蘑菇
近日,笔者来到颍东区袁寨镇临颍村卢庄自然村。站在村口,只见远处绿色的麦浪间,一排排塑料大棚整齐划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炫丽的光芒,这里便是王超良的蘑菇种植基地。
掀开塑料门帘,走进一个塑料大棚,王超良正手把手指导社员采摘蘑菇。 “采菇时手要轻。你看,用手持菇柄轻轻往上提就好了,注意要采大留小。”见笔者来访,王超良停下手头的活计迎了上来。
笔者见王超良年纪轻轻,不过三十来岁模样,在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呢?
“我2001年中专毕业后,随村里乡亲一起外出打工。 ”王超良说起自己的经历,语气平静,2008年夏天,他回乡午收时发现,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随意堆放,既污染环境又无处可用,心里就想:怎么利用这些废弃秸秆做点“文章”,变废为宝呢?
王超良上网查询发现,全国各地有不少利用农作物秸秆种蘑菇发家致富的事例;想到家乡有大量可利用的秸秆,他产生了返乡创业种蘑菇的念头。
王超良做事是个有计划的人。为掌握蘑菇种植技术,他先是来到武汉等地学习,利用几个月时间,系统学习了蘑菇配料、接种、控温控湿等栽培技术。 2010年午收后,王超良返乡创业,从亲友处借来2万元作为创业基金,在自家两亩地上建起了两个塑料大棚,尝试种植平菇。由于他懂技术、会管理,加之心细能干,两棚平菇当年就迎来丰收,每棚净赚了6000余元。
初战告捷后,王超良种植蘑菇的信心更足了。他利用前期赚取的利润,不断扩大蘑菇种植面积,目前已发展种植面积50多亩、建设大棚20个,陆续引进了大球盖菇、灵芝等新品种。同时,他还发起成立了颍东区超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的乡亲一起种蘑菇。学习种植新技术种植规模日益扩大、种植品种逐渐增多,王超良并不自满,他不断学习种菇新技术。 “以栽培大球盖菇为例,主要采用阳畦栽培方式,利用小麦、玉米废弃秸秆等作为原料,从9、10月份开始配料、接种、发菌,到11月下旬就可以出菇采摘了;管理期间,只要适时通风,控制好温度,湿度保持在合适范围内,采收要及时,否则,容易造成开伞,经济价值就会下降。 ” 如今,王超良俨然成了一名蘑菇种植专家,说起种植技术来头头是道:“种植大球盖菇不但经济效益好,而且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具有治疗或改善人体多种疾病之功效,堪称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市场上非常畅销。 ”
经济效益很可观
谈及种植蘑菇的效益,王超良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从支出看,每亩地需使用秸秆价值2500元、菌种1500元、土地租金900元,加上建棚、人工、药肥等费用,每亩地投资在7500元左右。再看收益,春季从3月份开始采收,可以采到6月份,一共能采五六茬,出菇量4000斤左右,每斤均价4元,亩纯利润在8000元。 ”
如今,王超良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王超良引入腌渍、烘干等技术,蘑菇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场,年利润40余万元。 “下一步,要把大球盖菇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把掌握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周边群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领大家共同增收致富。”展望未来,王超良信心满满地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