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刘怀瀛)“现在,合作社每天有四五吨的茶树菇销往杭州、金华等地。”在浙江省衢江区后溪镇的食用菌种植园里绿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毛金富介绍。
毛金富是后溪镇泉井边村人。18岁就外出学习驾驶技术,一直在江山开出租车,年收入4万多元。
2008年春节前,他接送一名江西旅客去长途汽车站,返回途中经过江山市农贸城,发现过道里挤满了买金针菇的顾客。一打听,金针菇要18元钱一公斤,而且市场上供不应求。接下去的半年多,他购来有关金针菇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书籍,随身带在车上,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钻研,并到郊区的金针菇棚里拜师学艺。
2008年9月,毛金富转让了出租车,回家乡投资11.7万元,从农户手中租赁2亩多田,在村口建起1300多平方米的金针菇大棚,并购置蒸汽炉1个,接种箱7个,配备菇原料、菌种,步入了栽培金针菇的新行业。
“栽培食用菌最重要的是掌握过硬的技术,要把握好基质配方、季节选择、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和及时采收这五关。”毛金富的介绍头头是道。“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气温前高后低,从25℃逐步降至18℃,是金针菇栽培的最佳适温期。发菌调温与控湿是整个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科学调控,精心护理。那段时间,我们夫妻俩吃在菇棚,睡在菇棚,每天夜里都要起床好多次,测量温度和湿度,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
辛苦栽培,换来了丰厚收获。到2009年4月上旬,毛金富已出售优质金针菇6万公斤,销售额达30多万元,除去成本和雇工,净利15万元。
种菇多年,他发现:食用菌的品种选择是赚钱的关键。早在2010年毛金富搭建大棚栽培了12万袋茶树菇,一袋的利润达2.7元。“有一年的春节下大雪,一斤茶树菇更是卖到18元的最高价。”
毛金富分析,金针菇比较适宜工厂化栽培,如果市场上量大,种菇农户就比较难赚钱。而茶树菇还是以人工栽培为主,如果要反季节栽培,只能搭建大棚,进行半工厂化栽培。因此,茶树菇需要大量的人工,一直以来市场空间大,销路不愁。
这些年,毛金富就专门以栽培茶树菇为主。与种别的农作物一样,种菇需要技术,而要形成规模效应,就得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半工厂化育菇。2015年,毛金富在衢江农信联社扶持下,一共投入700万元,建起了3幢厂房,有4000平方米的恒温室、10个保鲜库、一个全自动的灭菌炉等设备。当年,他种菇产值达400万元。如今,他办的泉井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形成集菌种、菌棒培育、菌菇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
“去年,我开始与农户合作抱团种菇。”毛金富介绍。2016年4月,为助力后溪镇柑橘产业转型升级,让附近橘农改种食用菌增收,衢江区农办与衢江农信联社联合推出“1+n”模式进行试点。即毛金富出资40万元,区农办出30万元扶贫资金,把这70万元资金作为产业担保资金,再由衢江农信联社放大5倍进行授信贷款,额度达350万元。对此,毛金富还成立了绿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去年已经有郑昌国、郑樟伟等16户橘农与养猪户加入,抱团栽培茶树菇。
“今年,已经有47户农户一同种茶树菇。”毛金富说,解决了农户种菇的前期投入资金,农户种菇十分积极。合作社主要负责提供菌种、菌棒与栽培技术,并对农户的食用菌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
据了解,在毛金富的工厂一侧,已经新搭建不少种菇的大棚。“一个大棚能种6万袋,农户租去,一年只交5000元租金。”毛金富介绍,如果是低收入农户,租金年底还要返还。
泉井边村的毛一华租了两个大棚,种了12万袋茶树菇。今年3月20日,他已经开始采菇,卖了10万元。“现在,一袋菇1元利润是有的。”
利用“1+n”的辐射效应,毛金富正带领村民共同走一条新的致富路。
毛金富说,4月到7月是茶树菇价格低迷期,因为气候适宜、菇的量大,每斤批发价是4.75元到5元。等到了10月后,价格就上涨到每斤七八元。今年合作社种菇的量可达600万袋,预计产值2700万元,其中毛金富有200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