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高峰勇攀登,风雨兼程华发生。愿得此身拓菌业,一片丹心为民丰。他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说干就干,行不行,试试看。”他在食用菌领域一干就是30年。他是平泉菌业的拓荒者,把技术送到了千千万万户农民手中,把小小的食用菌变成了助农增收的大产业。他是农民的贴心人,农民亲切的称他:土专家。他就是梁希才,平泉县食用菌研究会会长,被广大菇农亲切的称为“菌业拓荒者,农民的贴心人”。从事食用菌科研革新研究工作30年来,梁希才曾先后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研课题15项,创新食用菌生产技术8项,获3项发明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发展科技示范基地6个,发展带动食用菌生产户达8100户。他先后引进示范成功灵芝、鸡腿菇、黑木耳等栽培技术,选育出黑木耳、“黑A”等新品种。
创建龙头菌业领航
为了更好地带动县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技术优势,在县科协的帮助下,1999年6月梁希才创办了平泉县食用菌研究会,成为平泉县第一家实用技术研究机构,现拥有资产3400多万元,会员1765人,辐射带动菇农5万户。研究会下设平泉县兴科食用菌专用物品门市部,平泉县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个经济实体,两个试验示范基地,占地220亩,主要承担省、市、县重点科研课题及本地食(药)用菌的研究开发,野生菌的驯化、选育,食(药)用菌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生产前期的技术培训,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加工等项工作。
梁希才所带领的研究会实施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科学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拓展市场,打造品牌,不断提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对接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壮大经济实力。在2000-2004年间举办的三届北方食用菌交易大会上,与外商签订购销合同累计9000多万元,履约率70%以上。经统计近三年累计收购滑子菇4万多吨,香菇8万多吨,鸡腿菇200多吨,黑木耳100多吨及其它野生菌2000多吨。使会员每年增加收入近4亿元,会员户年均收入已高于普通农户年均纯收入的4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普惠农 技传四方
从事食用菌行业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工作在食用菌生产一线,负责食用菌产业科技攻关、技术服务、行业管理等工作,是平泉食用菌产业从小到大,发展成为立县支柱产业的推动者,是传播科技知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科技工作者。据不完全统计他五年来技术培训达到200多课时,培训技术人员和菇农5200多人次,下乡技术指导180多次,身影遍布平泉市食用菌生产的主产区,发放资料5万份,编印教材4万余册,为菇农解决疑难问题200多项。平泉市松树台乡八牌村的梁建立通过培训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但自己生产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每年都有5—8万元纯收入,还带动本村几十户农民和他一起栽培食用菌,实现脱贫致富。平泉镇二道河子村颜承新通过培训掌握了多品种组合式栽培技术,将20多万元的投资分散到两三个品种上,拆开资金,错开季节,化解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每年总核算只赚不赔,效益好的年景能收入20多万元,效益差的年景也能收入5万元以上,成为高科技含量的食用菌生产模式。
2016年相应国家号召进行科技致富、精准扶贫,对接河北张家口市沽源县、蔚县,5次前去考察当地气候、温差、湿度、风向等条件,结合实际情况,与当地政府洽谈,进行经济转型,利用投资低、风险小、市场大的食用菌产业,改善当地贫困老百姓的生活条件,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大大改善了当地人均收入落后的状态;2016年他高举扶贫旗帜,与榆树林子嘎海沟付振国、高瑞芹、李仁清三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扶贫对接,给予技术,物资,菌种支撑,成果喜人,每亩产量400斤以上,当年每户新增效益2万元以上,扭转了贫困局面,
金杯银杯 不如百姓的口碑
“百姓、政府、企业都受益,各方多赢,才能形成平泉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春天。” 梁希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总是在考虑百姓能不能赚钱,总在分析平泉县优劣势,及时调整品种和运行模式,有的专家说“梁希才是研究产业运行规律的人”。
在食用菌技术服务方面,得到了菇农的一致好评,有的菇农说:梁二哥是农民出身,所以他非常了解农民的疾苦,知道百姓的不易,也打心眼里希望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无论他有多大困难,他都不会退缩,全心全意解决菇农遇到的各种难题,真是我们的好“二哥”。
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梁希才在食用菌科研革新的道路上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用科技为食用菌产业发展领路护航,让菌香飘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