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融融的菇棚里,菇农们忙着喜摘成熟的香菇;合作社宽敞的场地上,10多位农村大妈忙着整理香菇,一箱一箱地搬向来自全省各地的货车……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姜堰区桥头镇的泰州市红陈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的一组繁忙的景象。该合作社社长陈余彩憨厚地笑笑说,别看这小小的食用菌,如今在桥头镇已长成亿元大产业,全镇种植无公害香菇1500多亩,带动上万农民发家致富。
桥头镇杨院村49岁的仇爱根是较早种植香菇的村民,年收入从当初的几万元增长到现在的十多万元,还带动了十多位村民致富。
仇爱根说,他原先在一企业上班,每月两三千的收入只能维持家里日常开支。2001年,他看准食用菌的行情,回家种植了3亩多食用菌,加之遇上好年景,每亩收入近万元。这几年,他稳定种植十多亩香菇,每年纯收入十多万元。村民们看到身边不起眼的食用菌成了“摇钱树”,纷纷跟着种植。
陈余彩原先在外“玩大船”,2008年春节前回家,发现哥哥陈余红等村民种植香菇挣的钱比自己还多,顿生返乡种植香菇的念头。春节后,陈余彩承包了20多亩地,跟着哥哥种起了香菇。可是,第一年因管理不善挣钱有限。
陈余彩并没有灰心,第二年,他跟着哥哥拜访了江苏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掌握了湖桑枝条综合利用栽培香菇等先进技术,每亩平均净赚1万元。
在专家的建议下,也为了给种植户传授推广“桑枝-香菇”生态循环模式,2010年9月,弟兄俩注册成立江苏鸿程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并与江苏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国家食用菌工程研究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专家跟踪服务团队,建立了1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为菇农们提供食用菌培育技术、菌种制作、菌棒生产、香菇销售的全程生态产业链服务。
为让菇农们抱团发展,打造品牌,2011年6月,弟兄俩又成立了江苏省泰州市红陈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170户食用菌种植户加盟,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香菇产销模式,注册了桥头香菇“苏福”牌商标。2012年10月,该专业合作社获评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有了合作社,菇农只要负责香菇生长过程中的管理以及成熟后的采摘,其余的事合作社包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村民李建华2009年从厂里辞职回家,承包了8亩田种植香菇,因技术不精、管理不善等问题,一度亏本。2011年下半年,李建华加入合作社,直接买回菌种,香菇生产过程中专家跟踪技术服务。这几年,他每年净赚近10万元,砌了房子,购买了车子,走上了致富路。
50多岁的刘兰珍,丈夫智障不能劳动。桥头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后,她和大多农妇一样,在家门口打工,一年四季帮菇农干活,少时每天六七十元,多时每天150多元。家里的3亩多田流转给别人种植香菇,每亩有租金900多元,加上打工的收入,每年收入有三四万元。“自家虽然没有种植香菇,同样发了这个产业的财。”刘兰珍高兴地说。
桥头镇党委书记卞红兵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小小食用菌长成了亿元大产业,桥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苏福”牌香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香菇园区成为国家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下一步,桥头将依靠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开展香菇深加工,生产可直接食用的香菇脆片等食品,走进航空、高铁,不断扩大香菇的销售市场,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