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羊肚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补奖政策”强力推动牧业振兴和牧民增收

    发布时间:2018-08-1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国拥有天然草原近60亿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3倍。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保护建设和牧业、牧区、牧民“三牧”工作。为推动牧区发展、增加牧民收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2010年,国务院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2011年,中央财政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牧区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2012年,政策扩大到13个省,将河北、山西等5省纳入实施范围,“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73.6亿元。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新一轮补奖政策启动实施,标准进一步提高,范围进一步扩大,每年安排中央资金187.6亿元。
        新一轮补奖政策主要包括直补牧民的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各级农牧部门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政策有效实施,发挥最大效应。坚持“四到省”,即目标到省、任务到省、责任到省、资金到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坚持“五到户”,即任务落实到户、补助发放到户、服务指导到户、监督管理到户、建档立卡到户。坚持政策封顶和保底相结合,避免补贴过高“垒大户”,防止补贴太低影响牧民生产生活。坚持严监管,确保草原“禁得住”,牲畜“减得下”,资金“用得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建立施行,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这项政策的创设,抓住了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关键,是牧区政策的重大突破,是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深受广大牧民拥护和称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通过8年来的不懈努力,草原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草原科学利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初步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赢。
        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草原畜牧业仍沿用传统的放牧方式,草原超载过牧,牲畜舍饲圈养比例低,冬季饲草料短缺,尤其是寒潮冰雪灾害造成牛羊死亡率高、繁殖存活率低等问题更为突出。
        补奖政策既考虑了草原生态保护,又兼顾了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既考虑了补偿牧民损失的合理性,又兼顾了草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地方充分利用政策资金围绕人工种草、畜种改良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做好文章,坚持走“以草定畜、增草增畜,舍饲圈养、加快出栏”的新路,畜群结构逐步优化,草原畜牧业逐步转型。
        西乌珠沁旗温都来嘎查额日和木,拥有草场6300亩,饲养夏洛莱牛110头。近年来,他积极压减羊群数量,引进良种肉牛,政府为他们家新建了圈舍和饲草料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去年收入不错,我把家人的草场都整合过来统一管理,集中经营了。”他对家庭牧场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7年,268个牧区半牧区县人工种草466.1万公顷,较2010年增加3.1%,占全国的41%;牛肉、羊肉的产量分别增加13.5%、14.8%,为保障全国牛羊肉消费作出积极贡献。
        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我国70%扶贫开发重点县和70%以上的老区县分布在草原区,全国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草原区。长期以来,草原牧区生活艰苦、生产粗放、牧民贫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点。
        补奖政策将资金的80%以上直接补贴给1200多万户农牧民,增加政策性收入,使农牧民有了托底;同时支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增加家庭经营收入,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了现实。
        从收入结构来看,除畜牧业收入外,补奖收入仍然是牧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新疆拜城县和温泉县的80个调查牧户中,户均补奖收入1.05万元,占总收入的16.7%。此外,各地针对贫困户设立草原管护员公益岗位8.89万个。2017年,牧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718.4元,较2010年增加116.2%。
        草原生态环境加快恢复
        草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补奖政策的实施,2017年,全国鲜草产量10.6亿吨,较2010年增加8.6%;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了55.3%,增加4.3个百分点;268个牧区半牧区县草畜平衡率由56%增加至86%;草原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农牧民认为近年来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草原的变化肉眼就能看出来,以前风沙大的时候白天屋里都要点灯,草场沙化得很严重,牛羊基本上没有草吃,自从有了补奖这个好政策,政府给我发了禁牧补助,不让放牧了,但收入也有了保障;近两年来感觉草场在逐渐恢复,风沙变少了,草也变多变绿了……”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脑木更苏木的牧民乌力吉高兴的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补奖政策的实施,让保护生态、协调发展、和谐共赢的理念逐步转化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
        牧区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重要抓手,要坚持好、巩固好、实施好,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草丰羊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草原生动画卷。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