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梦想也不尽相同。在辉县市冀屯镇,有这样一位合作社理事长,他的梦想是带领社员多挣钱。他叫王新军,从事的是食用菌产业,如今带领六万菇农,一门心思走致富路。
对于王新军来说,与菌结缘,是他这一生最高兴的事。
“如果没有食用菌,我到目前还只是一个打工者,不可能成立合作社,更没有能力带领社员挣钱。”王新军颇有感慨地说。
冀屯镇岳村,是冀屯镇一个行政村,几年前,那里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几亩薄田上的小麦和玉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水平落后。
儿时的王新军耳闻目睹了乡亲们的艰辛,立志长大后要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初中毕业后,他便开始打工挣钱,担起了家里的重担。他干过无线电维修,养过猪和蝎子,开三轮车上山收过药材,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的致富梦想都无果而终。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新军敏锐地察觉到,食用菌种植在辉县很有发展前景。于是他决定在这个陌生的领域里博一把,没想到,这一博就是20多年。
每一个成功都不是理所当然的,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需要承受失败或失意。作为一个涉足陌生行业新手,王新军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更多更大。面对困境,他也曾萌生退意,但在亲戚朋友,特别是当地政府的关心鼓励下,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时间,王新军很快成了辉县食用菌行业的领军人物。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而后,事业小成的他,便开始想着如何带领村民一同致富。
2006年5月,王新军无意间听到几个朋友在谈论“合作社”,这一新名词让他眼前一亮。经过认真问询和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成立辉县市利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计划采取“技术培训、种植示范、菌种制作、物资供应、鲜品交易、循环经济、回收加工、电子商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社员共同发展。
万事开头难,合作社成立伊始,并不被大家看好,只吸纳了5户社员。 “只有热情还不行,群众很实际,看不到效益他们不会轻易加入。没有成绩一切都等于零,前期规划再好,大家不可能都认同。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实实在在干出成绩给他们看。”王新军说。
“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这是王新军的座右铭。为了让大家对合作社有信心,他铆足了劲,想方设法引进新品种,努力钻研、改进新技术,不辞辛苦跑市场、找销路、树品牌。为了鼓励社员放心种植,他赊销给他们菌种、菌需物资,统一提供技术指导,规范种植,实施保护价收购。与此同时,他把自己掌握的制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骨干社员。为抵御市场风险做强产业,他还花高价钱在河南省农科院购买香菇酱、清水菇罐头、开袋即食的制作专利,开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时,拓展销售渠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在合作社成立十周年之际,捷报频传。首先是合作社培训学校传来好消息,该校被河南省农广校评为省级示范学校;紧接着加工中心传来佳音,鑫菌牌香菇酱在全国农博会上斩获优质奖;而后种植示范场也传来被新乡市科技局定为菌种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好消息;平菇交易市场也不甘落后,农超对接中,合作社于2016被永辉超市福建总部定为优秀品牌供应商;最让人欣慰的是,合作社社员突破六千人,年产值突破五千万元,合作社成员的分红比以往增加了30%以上。
成绩有了,体制顺了,但王新军不敢有任何松懈。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所承载的社员的希冀和期待也越来越多,合作社的兴衰成败,与大家休戚相关,都盼望着合作社能带领着走出一条宽阔平坦的致富路。
王新军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合作社持续长远地发展下去。每年正月初六左右,是合作社社员聚会的日子。这一天,大家畅所欲言,纷纷提建议、献决策,大家激情澎湃,眼神里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和期待。而这对王新军来说,是最好的激励和鞭策。目前,辉县市利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6千社员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各地。今年,合作社社员投料预计五万吨,占辉县全市总投料量的五分之一。
辉县市利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合作社示范社、共青团中央先进团支部、新乡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如今,每个社员都象对待自己的眼晴一样呵护着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
“我们将始终秉承‘价格虽贵,必不敢减原料,工艺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超高性价比经营理念,为社会提供优质放心的良心绿色食材,为辉县食用菌走出国门做好准备,为辉县‘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这一大战略定位不懈努力。”面向未来,王新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