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70万棒夏菇成功投产,今年夏菇产值将实现120万元。每天有八九百斤香菇采摘出来。”贵州硒香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皮斌介绍,凉爽的气候有利于蘑菇的生长,省外一些蘑菇种植企业由于夏季高温是没有鲜菇产出的。掌握着气候牌这张王牌,就实现周年化出菇,月月有收益。
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夏菇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占据优势地位。“我们主要销往县城的超市、贵阳蔬菜批发市场,这一季夏菇,在开阳本地就不够卖了,销路一点也不愁。”皮斌说,公司进驻毛家院将近一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当初选择落脚点的一个考虑因素,对产业发展壮大也起到很大作用。”皮斌说,夏菇试种成功,给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明年将扩大夏菇种植规模,充分发挥夏菇的市场优势,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为脱贫攻坚贡献更大力量。
南江乡利用生态和富硒资源禀赋,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为高效的食用菌种植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项目。
以“科技领先、产业富农”为宗旨,创新发展理念,逐步打造标准产业化经营之路。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联系省农科院,促成合作,为食用菌产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地建设、菌种接种、菌包产能增收、季节温控、反季节种销等方面注入创新动力。
数控机械化生产、7层立体化栽培出菇、一年三批次循环发展等科技创新运用,既节约人力、土地等要素投入,又增加产量创收翻倍,为构建集约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食用菌种植产业见实效。目前建成菌种菌棒培育中心3000平方米、300立方米冷库一个、年500吨烘干车间两个,年500万棒菌棒生产线一条。2018年预计实现食用菌种植100万棒,产量达1000吨,产值达650万元。
“早上和下午分别都要采摘一次,中间的时段就是疏菇,保证蘑菇生长质量。”在一个大棚中,袁林艳熟练地把蘑菇从菌棒上抠下来,不停地拿起又很快地放下一根根菌棒,瞬时,原先长满蘑菇的菌棒上只留下七八朵长势极好的蘑菇。
“原先在外面打工,收入也只能满足基本生活开支。看见家乡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家门口办起了食用菌种植园,就坚决回家了。现在每天都有60元的收入,还能照看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袁林艳开心地说,每天工作8个小时,午饭由公司免费提供,伙食很好,时常享受营养丰富的蘑菇美味。袁林艳的几个同伴个个都在认真疏菇,像在竞赛似的,摘下来的小蘑菇越来越多。
在菌棒生产车间,“撸起袖子加油干”几个大字分外引人注目。几个工人满头大汗,正在忙碌地把完成高温蒸煮的菌棒搬上车运往培育大棚。旁边就是高温炉,另一批次的菌棒正在笼中蒸煮。而正在搬运的菌棒仍没有冷却,散发着腾腾热气。这么热的工作环境一定是辛苦的。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也不觉得累,有事做有收入就有力气。”姚永棋高兴地说。从他们开心地笑脸中,让人感受到十足的干劲和满满地获得感。
采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受益者,帮助农户稳定获得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劳动务工、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确保参加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并持续增收。采取由公司提供菌种菌棒和技术服务,农户种植、公司回收产品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保底分红+利益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激发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内生动力。南江乡毛家院村食用菌种植产业带动30户低收入户增收,能实现户年均收入3.5万元以上。
在42座10000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园基地的基础上,南江乡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在毛家院村马家坪组建成42座大棚,将以“政府平台公司+农户”模式,让利益联结覆盖全村贫困户,让更多农户享有农业产业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