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850号建议的答复》中,针对吴金水等6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改进南方稻田休耕模式的建议,作出答复。
一、关于加强南方稻田休耕模式研究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2016年,农业农村部会同中央农办等10个部门和单位印发《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农农发〔2016〕6号),以资源约束紧、生态保护压力大的地区为重点,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其中,支持湖南省在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区开展休耕10万亩,2017年增加到20万亩,2018年又扩大到30万亩。湖南省各级农业部门在试点工作中,因地制宜探索了一批适合南方稻田特点的“休耕、治理、培肥”治理式休耕技术模式。一是深翻耕与旋耕技术。在稻田休耕的同时,每年对休耕田块翻耕两次,其中春季执行深翻耕(不宜深翻耕的沙漏田和冷浸田除外),秋冬季进行旋耕。 二是绿肥轻简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休耕耕地在秋冬季旋耕后全部种植绿肥,尽量早播,争取壮苗过冬,盛花期结合深耕翻压、干耕水整、淹水沤腐、控草保肥,始花期可采一季苔子食用、饲用。三是石灰合理施用技术。对土壤pH值低于5.5的强酸性稻田,酌情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防止土壤酸化。在绿肥翻压前将石灰按时、安全、足量、均匀撒施到田。四是生物移除技术。选择部分区域设立重金属污染治理生物移除技术示范区,开展高粱-冬绿肥轮作移除、青贮玉米-冬绿肥轮作移除、东南景天套种花生移除等技术示范。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充分发挥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的作用,指导湖南省农业委员会,针对南方稻田休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耕地质量现状和水土资源条件,不断完善南方稻田休耕技术模式,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休耕、治理修复等多种方式,实现耕地的有效利用和地力保护,推动形成农业绿色发展方式。
二、关于改进稻田休耕期管理措施
湖南省在开展休耕试点工作中,十分重视休耕期农田的管理维护,组织专家制定印发了《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试点技术指导意见》,提出了明确管理要求。一是加强淹水管理。在绿肥翻压之后及时灌水,5-9月实行淹水管理,加速绿肥腐解,有效保护田埂和排灌设施,直到9月旋耕种植绿肥为止。二是推进生态种养。结合休耕开展稻田综合生态种养模式试点,通过养殖小龙虾、鹅、青蛙等,保护培肥地力、控制杂草生长、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开展酸化调控。针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化问题,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等措施,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四是加强设施维护。在休耕期间,组织农民加强灌排沟渠、田埂、机耕道等设施的维护,及时清除杂草,为复耕提供水源和设施保障。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指导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完善休耕试点技术方案,改进稻田休耕期间水分管理和杂草控制技术方法,确保复耕后能够用得上、产得出。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服务,采取专家巡回指导、现场培训等形式,帮助农民掌握休耕技术要领,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