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师秋菊:女强人种植食用菌“小黑平”,带领全村致富

    发布时间:2018-11-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河北省辛集市田家庄乡木邱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农村科技致富女带头人,她就是木邱食用菌种植协会会长——师秋菊。
        现年43岁的师秋菊是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和大多数同时代的农村青年一样,很早就因家庭贫困,被迫放弃学业回家务农。但生性倔强的她并没有被当时的困难吓倒,而是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1991年,对师秋菊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头。那一年,她与同村的一位朴实上进的小伙子王占营喜结良缘,也正是在那一年,她第一次接触到了食用菌种植——这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事业。丈夫王占营曾经参加过一个食用菌培训班,学到一些食用菌栽培技术,在丈夫的影响下,夫妇俩开始了蘑菇种植的创业历程。
        创业是艰难的,1992年秋季,他们利用村里一个干涸的废弃池塘,建起了第一个蘑菇棚。当时的棉籽壳0.12元一斤,菌种是自己培育的,成本虽然很低他们也没敢多种,只装了300斤棉籽壳的菌棒,占了1.5分地。俗话说,“屋漏偏遭连阴雨”,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刚种上蘑菇,一场罕见的大雨便倾盆而至,池塘地势低,棚被水淹了,菌棒全打了水漂!看到此情此景,夫妇二人一下子懵了……,第二天雨停了,乡亲们纷纷来帮忙,干了一天,才将菌棒打捞上来。把棚重新修整好后。从此夫妇俩就长到了棚里,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毕竟,这里寄托着他们的全部希望啊!惴惴不安中,到了收获的季节,长势不错,效益也出乎意料的好。
        接下来的几年,师秋菊和丈夫在蘑菇种植上不断摸索,在院子里和门外的空地上新建了两个大棚,菌棒由原来的300斤增加了十几倍,成为了旁人眼里的行家里手。但师秋菊不满足现状,她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经过几年的积攒,资金不成问题,关键还是技术。尽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经验,但远不够全面系统,一些技术难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旦规模种植遇到了技术难题,损失绝不会是小数。正当她为此而苦恼时,辛集农函大1998年在木邱村建立了函授站,又恰好开设了食用菌种植专业课程。师秋菊第一个跑去报了名,课堂上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课下,她废寝忘食,总结记录,并将所学到的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一年后,她掌握了过硬的食用菌种植技术,顺利的拿到了农函大结业证书,并被评为“优秀学员”。种植技术上的飞跃带动了产量的提高,当年,她家的蘑菇收入就较往年提高了20%以上。
        1999年,木邱村为适应发展需要,在村东规划一片农田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师秋菊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机会,在开发区承包了3亩地,建起了6个蘑菇大棚。这次扩大种植面积,给师秋菊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成了远近闻名的蘑菇种植大户、致富能手。
        致富后的师秋菊没有忘记在自己最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乡亲们,师秋菊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将十几年来自己积累的、连同在农函大学到的种植经验、管理技术,一股脑全都写在了纸上,并自费印刷,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发放到了各家各户,供村民们参考学习。在她的带动下,一座座崭新的蘑菇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蘑菇种植在师秋菊的倡导下成为了木邱村的主导产业,村民收入提高了,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
        在师秋菊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建立了食用菌种植基地、食用菌制种基地、果菜批发市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用菌制种、生产、销售产业链。2007年,她又牵头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协会,将影响扩大到了周边乡镇。协会制定了统一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标准,推出了自己的食用菌品牌,并免费为菇农提供包括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包销产品在内的一条龙服务,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降低了种植风险。由于实行了统一管理,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产品上市后,价格比其它地方高出近三分之一,而且必须提前预定才行。那一年,他们的蘑菇品牌成功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场,摆上了高档超市的货架。菇农们都喜获丰收,师秋菊夫妇也被村委会授予“致富带头人”称号。
        2017年冬季,眼下虽是农闲时节,可田家庄乡木邱村师秋菊负责的兴赢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食用菌大棚里却异常忙活。近几年,她带动附近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共同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
        一走进兴赢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蘑菇大棚。走进蘑菇大棚,一垛垛码成一米多高的菌包尽收眼底,这些长相类似小木桩的菌包上,已经窜出了不少蘑菇,长势旺盛,几名工人正在忙着采收、分级,一派繁忙景象。
        看着刚刚采摘下来的“小黑平”,师秋菊笑得合不拢嘴。为增加收益,师秋菊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创新思维,用前卫的技术培育菌种,使蘑菇呈现了良好长势。好蘑菇自然有着好销量,每年一到蘑菇成熟的季节,来自北京、沧州、天津等地的客商都会主动上门拉货。目前,口感正、色泽匀的“小黑平”已打入我国各个城市的蔬菜市场。
        2017年,师秋菊的女儿又帮助合作社拓宽思路,开启了新的销售模式,除供应各大市场外,还为市民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吃上当天采摘的新鲜蘑菇。
        然而,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师秋菊和丈夫可谓是尝尽了苦头。没有资金,技术不高,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就在门前边弄了一个小棚,300斤棉皮起步,收获了就在村里骑着脚蹬三轮卖。开始建棚的时候,棚也没有加固,刮风下雨解决不了,一次刮大风,棉被、塑料布都刮到地上了,蘑菇都冻了,还是支书找人帮着把棚弄好。经过十几年的不断钻研、探索,师秋菊的生意逐步扩大。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试种蘑菇。
        师秋菊介绍说,“冬天人们也没事,冬闲变成冬忙,一家弄一个棚,能挣一万多块钱,都觉得挺好。2008年蘑菇棚就起来了,因为我在石家庄学习过,能做菌种,培育出菌种来,让大家种,然后回收大家的产品,第二年发展到了100多万斤,客户也有了,大家都挣了钱了。下一步我要继续扩大,把所有的菇农都团结到一起,共同学习,我会无偿服务,做好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收购,让我们生产出优质的食用菌走向世界、走向国际,打我们的品牌,让乡亲们共同富起来。”
        在师秋菊看来,这些菌菇无公害、需求大、价格稳,更是适合村民创业的朝阳产业。她打算继续将食用菌种植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菌类,从而真正使菌类种植项目成为惠民、富村、强镇的好项目、好产业,让食用菌种植项目成为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动机”。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