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胜利闭幕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于田——让迁西栗蘑化蛹为蝶

    发布时间:2019-03-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于田,一个基层技术人员,从事栗蘑栽培的研究20余载,成功实现了中国本土栗蘑人工仿野生栽培研究的重大技术突破,为栗蘑本土品种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他坚持从事栗蘑栽培研究20余载?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见到于老时,他正在屋后大棚里忙着给栗蘑覆土,生怕大雨淋坏了大棚里新长出的栗蘑,而他自己的后背已经被雨淋湿了一大半,却浑然不知。今年61岁的他,看上去很精神,古铜色的面容、浑厚的声音、炯炯有神的双眼,第一印象感觉就是一位饱经风霜洗礼的长者。
    食用菌界的“插班生”
        翻开于田的经历,可以说是一本栗蘑的百科全书,记录着他从事栗蘑研究并不波澜壮阔但也丰富多彩的人生。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他是迁西县三屯营镇职业中学的一名老师,天生就对食用菌有着很深厚的兴趣,每到暑假的时候,他都会去中学后面的山上采摘野生栗蘑,当有一天,他看到广种薄收的乡亲们还在为生计忙碌奔波时,心里挺不是滋味。心想要是野生栗蘑能够驯化成人工栽培,让更多的乡亲们掌握这门致富技术该多好。于是他就暗下决心,白天坚持正常上课,利用晚上课余时间到处收集人工驯化培育栗蘑的技术资料及书籍,凭着一股钻劲开始了栗蘑人工驯化培育研究。
        1991年,由他牵头,成立了迁西县栗蘑仿野生栽培课题组,承担了河北省“八五”攻关课题《栗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当时条件比较艰苦,跟他一起搞课题研究的只有1人。在困难面前,他没有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课题攻关中。
        于老开展的第一项工作是对野生栗蘑生活习性进行观察。课题组把中心测点设在距县城30多公里的洒河桥烈马峪村,为了准确掌握野生栗蘑的出菇及正常生产温度、湿度、光量参数,他扎进山沟,在栗树下一蹲就是半天。夏末秋初,正是栗蘑生产的旺季,他被暴雨淋成“落汤鸡”、被荆棘划破皮肉是常有的事。经过3个多月的潜心观察,他记录下上万个数据,经过逐一分析,绘出了野生栗蘑孕育、生产的温度、湿度计光量数据图,为进入实验室栽培打下了基础。经过16个月的刻苦攻关,终于获取了丰硕的成果,栗蘑的生物学效率(投料与产蘑比)达到了102%,高出国内外研究水平(27%-36%)的3倍多。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
        于田把迁西科研工作者几十年孜孜以求的梦想实现了,这背后的辛酸可能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当他重述下当年课题攻关的场景,他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只是领着我们走到了他储藏栗蘑菌种的培育室里,我们看到在玻璃橱里面陈列着各种栗蘑的菌种,包括迁西1号、迁西2号以及栗蘑改良新品种迁西3号、迁西4号,这里面每一个菌种的成功改良研发,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反哺乡邻 美名传栗乡
        在乡亲们眼中,于田是身怀绝技的科技能手,更是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在迁西,提起于田,村民就有说不完的话。“他是我们这儿的大能人,是他研究成功栗蘑人工仿野生栽培技术的,让很多乡亲种植上了人工栗蘑,走上了致富道路。”“老于这人,真是热心肠,你遇到什么技术难题,他不仅会在电话中详尽说明,有时还会赶到菇棚亲自指导。前几天,我家栽培的栗蘑出现烂菇现象,我首先想到的是老于,然后打电话给他,他二话不说撂下电话就赶到菇棚,跟我一起分析原因,然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现在这茬栗蘑刚采摘,品质挺好的,这件事多亏了于老,要不损失可严重了。”说这话的是恒达食用菌合作社社员赵万恒。 另外,每到栗蘑生长栽培季节,他都会配合当地农牧局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讲座,使栗蘑栽培技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宣传。
        据悉,这些年来,于田东奔西走,手把手地教乡亲们堆料、翻堆、上菇床及菇床管理等一整套技术,在栽培中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指导。
    与科研一路同行
        当问道是什么支撑他在栗蘑科研的道路上疾步前行时,于田说,“每个人都会以他最擅长的方式回报社会,作为一个基层科研人员,自己的成果能够转化成社会生产力,为乡亲致富带来希望的火种,是他乐意看到的,也是这些年来一直孜孜以求不断科研的动力。人活了大半辈子,一生不图名利,只是对这方土地有一份痴痴的眷念,舍不得离开这里的父老乡亲,一辈子都是喝着滦河的水长大的,真心希望将技术全方位辐射到迁西每一寸土地上,让栗蘑技术惠及更多农民朋友,这就值了。”
        2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于田收获了许多荣誉。面对荣誉和他人的赞扬,于田却看得淡然,他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对广大农民兄弟有所帮助,是否真能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接下来,他还承担研发迁西栗蘑新品种迁西3号、4号的选育工作。同时,他还承担研发省级重点项目“小橡蘑仿野生栽培驯化”研究。对于未来,他掷地有声地说:“只要迁西老百姓还需要我,自己的身子骨还能动,还能为迁西栗蘑做出一点贡献的话,就要把迁西栗蘑的火种一路传承下去……”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