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天麻就是1平方米,平均一窝可以挖出12斤左右的生天麻,我们的天麻品质好,一斤天麻能卖25元。”贵州省毕节市杨家湾镇营盘村返乡创业农民工李章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今年种植的200多亩天麻能够收入多少钱,他的心里早已有了底。
眼下,天麻进入采收时节,李章发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组织10多位村民在天麻基地里忙活起来。
天麻窝里种“梦想”,这份喜悦的背后是李章发7年的“天麻情”。
2012年,李章发还在外地打工。山里娃和城里人之间差距很大,去到大城市,李章发有空就跑去工厂附近的书店看书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拿起一本关于天麻种植的书籍,并花了5元钱把书买走。
书上所讲的天麻生长环境恰好与自己家乡的情况大相吻合,李章发越看越来劲,用一个晚上一气呵成将书看完。合上书,他静静想了许久,然后,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
“当时,我把打工攒下来的1万多元钱全部带回来,一头扎进天麻产业里面。”那时,李章发已经在外打工足足9年,这1万多元是他的全部家当。
让李章发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没钱、没技术、没路子,全家人投给他的都是反对票。
打工有路,但他不走;创业无门,他偏要闯。顶着种种压力,李章发踏上了一个人的创业路。
为保险起鉴,李章发先到湖北、云南等地“取经”,并亲自挑选优质麻种回家种植。那年冬天,他种下了10多亩天麻。
尽管李章发悉心照管天麻一年,可是等来的却是颗粒无收。“外地天麻不适合本地土质。”李章发在品种上吃了亏。
失败换来更多反对的声音,家人纷纷劝他收手。但倔强的李章发再一次和家里“对着干”,坚持要将天麻种出一番成就。短暂的悲伤过后,李章发又四处借钱,继续他的梦想。
成功,出现在彻底的失败之后。
2013年底,李章发认识了毕节本土的天麻种植能手,从“土专家”手里学到更加接地气的天麻种植技术。得贵人相助,李章发的天麻事业有了转机。2014年冬天,李章发忐忑地刨开天麻窝窝,一个个个大体肥、白里透红的天麻出现在眼前。
“成功了。”李章发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些年来,李章发稳扎稳打,逐年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提升种植技术,到如今已经种出200多亩天麻。
一个人的“创业经”铺就整村人的“脱贫路”。
在天麻基地上,一年到头都有活干,只要不懒,村民都能在他的基地上挣到钱。快60岁的晏华祝是个闲不住的人,年纪虽大,但身体硬朗,凭着一股勤快劲,过去一年,她仅靠在基地务工,就收入2万多元钱。
“现在自己都很少种地了,有空就来基地干活,做一天就有80元收入。”晏华祝说,老板从不拖欠工资。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有10多人,忙时会再增加10多人,村民们在家门口找到了“生财路”。
此外,李章发还发动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入股天麻基地,并向贫困户承诺,不管他赚多赚少,1年半一个周期,按入股资金的2倍分红给贫困户。在他的鼓励下,村里有3户贫困户贷款入了股。
不仅如此,针对劳动力不强、不懂技术,又不敢贷款入股的贫困户,李章发还为他们制定了特殊的入股方式:
——对于不懂技术的,李章发送种子、教技术,免费给10个平方米土地,贫困户自己来种天麻,种出来后保收保销。
——对于没有劳动力的,李章发让他们在基地上任选10窝天麻,卖出钱后,再按照每窝天麻20元的种植成本付给他。
“收点种植成本不为别的,主要是想让他们知道脱贫不是等、靠、要,自己要付出、要劳动才有收获。”如此特别的入股方式,让李章发今年又带动11户贫困户入股。
一个成功的产业带来一连串的良性反应,转型路上,李章发想做的还有很多。
去年9月,毕节市七星关区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李章发荣获“优秀农民”称号。
这个称号实至名归,鼓舞人心。李章发走在杨家湾镇天麻产业的前头,如今已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种植能手、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并作为一名农民讲师在全镇开展培训,将他多年的天麻种植经验毫无保留地推广开来。
其实,李章发并非一个人孤军奋战,他的天麻产业也得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6年,获得小微企业资助4.5万元;2017年,获得科技局13.5万元产业扶持资金;2018年,获得相关部门奖励的每亩6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
“现在党的政策很好,让老百姓享受了很多利益,我自己更是在产业发展中享受到很多政策照顾。”一年前,李章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他已经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经历在变,心态在变,身份在变,不变的是李章发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