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出生在四川叙永县的大山里,他一直有一个愿望,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他说:“最好的‘衣锦还乡’就是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父老乡亲分享,做一名对家乡、对社会有用的人,将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大山里!”
从2016年开始,李小林回到乌蒙山脚、赤水河边,先后作为“三区”科技特派员和县委县政府顾问,跑遍了叙永县的山山水水。截至目前,他在叙永县20余个乡镇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食用菌5000余亩、果树1200余亩、蔬菜2000余亩,带动当地实现产值1.2亿元以上;开展技术指导60余场次、技术培训9次,累计培训学员420余人,培养本土人才16名,辐射带动450余户1800余人实现脱贫。
有呼必应 故土催生新产业
2016年,叙永县水尾镇广木村第一书记联系到李小林,说想试种羊肚菌。李小林二话没说,第二天便带着助手来到村里采集土壤。在土样的pH、重金属等指标检测化验通过后,李小林将人工栽培羊肚菌新品种首次引入当地进行尝试,指导该村5户贫困户试种了7亩。从羊肚菌下种、覆土、营养袋摆放、杂草防控、水分管理、出菇管理再到采收烘干,李小林忙碌在田间地头。数月后,羊肚菌成功出菇,亩产350斤、纯收入1.2万元,实现了该区域羊肚菌栽培“零”的突破。
随后,李小林趁热打铁又在这一区域示范栽培了灵芝新品种、毛木耳,带动种植竹荪、大球盖菇等,并通过“村资公司(专合社) 技术能手 贫困户”等模式,让贫困户参与种植获取劳动报酬和年底分红,助推广木村和西溪村实现整体脱贫。
第二年,李小林正式申请四川省“三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地点为叙永县。“这样我便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家乡服务了。”李小林说。
帮带培育 生手迅速变能手
“博士师兄,帮我看看这个竹荪需不需要浇水了?”水潦彝族乡黄狮村第一书记金伟时常向李小林请教竹荪种植技术。2017年,黄狮村在金伟的带领下开始试种长裙竹荪,但苦于缺乏技术,计划几近夭折。为此,李小林加急编写了竹荪栽培技术手册,让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从“生手”迅速变成“能手”。
经反复调研,李小林摸清了叙永县食用菌产业薄弱的情况,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人”,尤其缺乏本土技术人才,于是他提出本土食用菌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培养当地技术骨干。
他先是联合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和四川乌蒙山四季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本土食用菌适用技术手册3册,方便种植户随时查阅。接着遴选8名叙永县食用菌技术骨干,带到成都、德阳等地考察学习,并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专题授课。继而联合四川省食用菌协会建立专门的食用菌技术交流群,将叙永本土技术人才、种植大户拉入群中,实现了专家、农户和技术骨干“零距离”交流互动。此外,依托“四川科技扶贫在线”APP,他还主动申请将自己的服务层次从省级转为县级,方便叙永县的农户随时提问。
在李小林的带培和推动下,水潦乡黄狮村、后山镇天元村新成长起多个竹荪、羊肚菌种植骨干,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壮大产业,脱贫增收。2018年黄狮村第一批干竹荪成品在网上试卖,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牵线搭桥 专家络绎到山村
2018年,在了解到泸州市柔性引进博士挂职的政策后,李小林主动申请挂职叙永。2019年9月,叙永柔性引进李小林挂职为县委县政府顾问,为期1年。
“作为县委县政府顾问,李博士有求必应。”叙永县生态农业协会执行会长赵航说。2020年3月底,赵航找到李小林,希望能帮忙引进省农科院的辣椒专家,4月9日,李小林便将四川省辣椒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宋占锋研究员请到了叙永的田间地头。了解到麻城镇、石厢子彝族乡和水潦彝族乡等地的果农希望找专家来“把脉问诊”后,李小林便邀约了省农科院园艺所陶炼博士和植保所蒲德强博士,组成“豪华”专家博士团来到叙永,实地指导农户提高果树管护技术。
挂职至今,李小林已联系四川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赴叙永开展技术指导40人次。
2020年2月,叙永县成功脱贫“摘帽”。李小林说,我会一如既往,因为我是叙永的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