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地处两国三省结合部,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人口43.3万,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仡佬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5%。南部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75公里。曾经是集“老少边山穷战”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富宁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东部边缘,山区面积占96%,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并列,大部分地区为严重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气候冷凉,土山区则山高坡陡、地质灾害多发。从当地农民的传统生活习俗来看,富宁县人民生存环境坚苦、贫困程度深、受文化教育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在历史方面,富宁是革命老区,又是十多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前线,至今仍有人畜不能入内的雷区。基础设施薄弱,也是产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挂钩帮扶富宁县的省直牵头单位,云南省科技厅自2015年以来,投入4000多万元帮助定点帮扶的木令村解决了安全住房、人居环境整治、脱贫产业等重大问题,使木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高质量脱贫标准。2018年,根据省委的要求和厅党组的决定,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将扶贫重点从帮扶一个村转向培育全县的扶贫产业。
一、精心调研 选准突破口
2016年,富宁县把食用菌产业确定为重点培育的脱贫致富新兴产业,从福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成立了云南强丰农业科技公司,当年在全县试点种植黑木耳26亩,种出来的“黑菇朵”又黑又厚又脆,产量高,吃起来口感十足。专家们一致认为,富宁县的海拔、气温、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确十分适宜黑木耳种植。首战告捷,初尝黑木耳收获的喜悦让很多种植大户、合作社以及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都对黑木耳产业发展信心十足。2017年,富宁县将黑木耳栽培规模扩大到1000万棒1250亩,以村党总支部书记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带头人掀起了黑木耳产业发展的热潮,开始带领群众大面积种植黑木耳,木贵村委会的方支书就是其中之一,他带头种植了60余亩黑木耳,经过前期的准备,11月黑木耳菌棒终于下地了,大家信心满满,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仔细管理,期盼着2个月后,地里开出丰硕的“黑花朵”。但事与愿违,第一次收获的是苦涩:黑木耳菌棒单产低、黑木耳品质差;菌棒大面积污染,不能正常出菇。方支书焦急地说道:“怎么办,今年的产量低,并且2cm以下的高品质木耳数量不多,我们会亏本,这很影响种植户们的信心啊。”这种可怕的现象很普遍,菌棒杂菌感染并集中暴发,许多菌棒还没长出木耳就坏死了,全县当年的黑木耳几乎全军覆没。残酷的现实给了满怀激情的菇农和企业当头狠狠的一棒!
富宁的自然气候可以种出高品质的黑木耳,这是已经得到实践验证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2017-2018种植季的黑木耳大面积低产甚至绝收?一个才刚刚显现出希望的新兴扶贫产业就这样消亡了吗?经过省科技厅全体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认真研究,决定从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入手,探索科技扶贫的模式。
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省科技厅朱新祥同志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全县11个乡镇100余个种植点,进行实地调研。采集污染菌棒的照片、收集种植户在种植中发现的问题、详细了解每个地块的种植与管理情况,我们发现主要问题在于公司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菌棒生产质量不过关、公司请来的技术员在富宁‘水土不服’,而当地农民没有种植食用菌的基础,加之菌棒下地时节,连续一个多月的绵绵阴雨,菌棒感染严重、采收的黑木耳无法干燥,导致只有个别种植户赚到了钱。
二、周密筹划打出科技组合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经过认真调研,发现问题的根源还是都是以传统思维模式种植黑木耳,没有建立基本的技术体系,用传统经验应对新发生的问题。
云南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调研了全县当年100多个种植点的基础上,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画出框图,为了更具科学性,发挥省科技厅优势,邀请了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云南省农科院(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昆明试验站)、云南省农机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华珍烘烤系统设备工程公司、云南腾众新能源公司、云南柏鑫农业科技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和取样化验、研究,并对种植户和企业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培训。 这些调研结论让大家坚定了信心,既然有适宜的种植条件,那么一定有办法破解难题,大家只有一个信念——科技支撑,深挖根源,打破问题瓶颈,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产业发展路子。
2018至2019年,省科技厅连续投入省科技扶贫专项经费650万元,支持了“富宁县黑木耳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富宁县黑木耳产业技术标准研发及应用示范”两个省科技计划项目,解决了黑木耳菌种扩繁、菌棒生产、培育、农户种植技术规程、黑木耳人工辅助干燥设备、废菌棒资源化技术问题,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强丰公司也投入7000余万元资金,建成了目前云南省内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的黑木耳菌棒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棒,菌棒生产的质量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天气的影响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科技厅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经过反复沟通、磨合,云南强丰农业科技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正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业技术合作关系,以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为主,联合昆明食用菌研究、云南省微生物研究、云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等单位,与强丰公司共同开展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研发和推广,目前在多品种多季节栽培技术、废菌渣资源化利用、针叶林废木屑栽培基质、种植技术培训和服务等方面已取得了突破,东西部协作的产业资金也跟进支持,整个富宁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2019年,强丰农业科技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这个边境小县一颗耀眼的企业新星。
先进的生产厂房建起来了、专业的种植技术培训开展起来了,“露天全光地摆种植”、“竹子拱棚挡雨地摆种植”和“钢架大棚吊袋式立体种植”等多种种植方式因地制宜全部喜获丰收。
2019-2020年种植季的腊月,大地沉睡,万物寂静,而此时的地里却热闹万分,一个个崭新的晾晒蓬里面人头攒动,虽然木央镇的冬天时常见不着太阳,但是当地通过学习后搭建起来的晾晒棚发挥了大作用,看着大小适宜、颜色饱满、耳形优美的干木耳,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三个月的付出总算有了殷切的回报。方支书说:“今年我们的干木耳90%以上都是优质,算下来今年能赚10万元左右。”集镇所在种植基地的龙祥主任欣喜地介绍说。
历经五年风雨,在省科技厅强力帮扶下,富宁县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迎来曙光,建立了完整的研发、生产技术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产业化基础已经具备。2019年,强丰公司共生产优质黑木耳菌棒586.6万棒,其中富宁县共下地黑木耳冬耳种植560亩446.25万棒(其中长棒16.2万棒、短棒430.05万棒),分布当地5个乡镇35户种植户(合作社),共采收黑木耳干耳240余吨;完成2020年春耳下地种植20亩15.3万棒,分布在里达、木央2个乡镇5户种植大户(合作社),共采收黑木耳干耳50余吨,提供菌棒和技术带动周边广南县、西畴县以及红河州、贵州省种植125.1万棒,所有产出的黑木耳除农户自销之外,强丰公司全部回收,收购价一级品为65元/kg,基本上所有种植户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每个菌棒平均产干木耳达到50g,种植管理得好的种植户每亩黑木耳纯收益达到1万元、每个钢架吊袋大致2万元以上。公司还利用两个合作社的菌棒培育房闲置期试种鹿茸菇成功,截止2020年7月已生产鹿茸菇503万袋,已采收鲜菇1260000kg,毛收入1500万元。2020年的菌棒生产已经开始,根据种植户现在的种植计划,2020年黑木耳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万棒(8000棒/亩),羊肚菌、球盖菇、平菇等其它食用菌种植面积500亩,鹿茸菇1200万袋。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将为富宁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