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梨”为何成市场“弃儿”?
发布时间:2003-08-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再过一个多月,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左右,将是龙口市地方名产山东梨(原名黄县长把梨)成熟的时节。然而,今年的龙口梨园内,满眼清一色山东梨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近日从龙口市农业局了解到,龙口不少梨园都动了“大手术”:大量的长把梨树通过“高接换头”,嫁接了新品种;有些甚至被连根刨掉,换栽上了市场抢手的李梅杏、扁桃、始皇蜜李等珍稀果树品种。据统计,目前山东梨的栽植面积已锐减了1.6万亩。
拥有260多年栽培史,80多年出口史,被龙口世代果农称为摇钱树的山东梨,也难以逃脱被遗弃的命运。据了解,龙口市要从2003年春天开始,争取在3年之内将10.3万亩山东梨栽植面积压缩2/3。
百年名产为何竟成市场“弃儿”?
“山东梨”品尝苦涩据了解,山东梨原产于黄县(现龙口市),清朝康熙年间就有栽培,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又称黄县长把梨。因其在国内大梨出口中占有显著位置,故现出口部分以“山东梨”冠名。它以皮薄渣白,汁多甜脆,耐贮存,贮存后品质变优而著称于世。早在上世纪之初,山东梨就是市场的宠儿,从国内卖到国外,在给龙口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让他们比其他地方更早地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改革开放之初,又是山东梨,将山区农民早一步带进了“万元户”的欣喜之中。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有着如此丰厚历史沉淀和辉煌史的山东梨,在3年之内压缩2/3的栽植面积,才更加让人感到震动和痛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曲延平心痛地说。
曲延平深谙山东梨的发展历程及果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她说,山东梨最大优势在于耐储藏,下树后可在树下储藏到第二年5月份。由于山东梨具备耐储藏这一优势,在果品冷藏保鲜技术滞后,日光大棚水果没有得到迅速发展的时候,每年的1-6月份都是山东梨的市场占有时间,仅销往国际市场的山东梨每年可达2万吨,许多村庄和农户大发其财。
“但这种优势却在新环境中日渐减弱,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近年来冷风库、气调库的迅速兴起,使得山东梨最大的优势在果品保鲜技术的发展中丧失。”曲延平分析说,“韩国的黄金梨、日本的水晶梨、新疆的库尔勒香梨、河北的鸭梨等新品种的大量种植和进入市场,而且依靠果品保鲜技术,把不耐储藏,自然保鲜期短的劣势,变成了长年鲜贮销售的优势,从而对山东梨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另外,这些新品种果肉鲜嫩,果核小,外形美观,因而迅速占领了市场。虽然价格每公斤高达20元甚至40元,但由于品质优越,也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但山东梨在260多年的栽培历史长河中,基本没有得到提纯复壮和改良,品质已严重退化。“因此,对山东梨进行技术改良,优胜劣汰,已是当务之急。”曲延平说。
作为龙口市最大的山东梨销售商,龙口复发中记公司前几年一般每年收购套袋山东梨1.5万吨左右,再加上外贸公司、供销社果品公司等经销单位,最多年份龙口可出口山东梨2万多吨。但据该公司销售部陈经理介绍,2001年,复发中记公司仅收购山东梨6000吨,到2002年5月份还没售完。同时,山东梨的销售价格自1998年以来持续下跌。“目前,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0.6元左右,成本就得0.4元左右,若扣除劳动力等因素,经营山东梨很难盈利。”陈经理如是说。
“接、建、留”
求新生据了解,在龙口市做出有计划地淘汰山东梨的决策之前,一些有眼光的梨农已自发淘汰山东梨达5000多亩。为此,龙口市因势利导,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并强化技术服务,安排了100万元财政资金对梨农实行奖励和补贴。3月份,龙口市有关部门组织了山东梨“高接换头”技术大比武,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弃旧换新的热情。
而龙口市对山东梨的改造,也充分尊重了果农意愿。据龙口市农业局有关人士介绍,他们制定了“接、建、留”三字方针,从今年开始,争取在3年之内将山东梨栽植面积压缩2/3。据介绍,“接”,就是良种嫁接。对水浇条件较好、土层较深厚,土质肥沃的梨园,嫁接黄金梨、绿宝石、黄冠等优良品种;“建”,就是重新改建。对土地条件一般,老残梨彻底刨除。改建为树种更新快,适宜镇村发展的名特珍稀杂果园;“留”,就是对那些旱薄地,发展其他树种不太适宜的梨园,保留一部分山东梨。对这些保留的梨园坚持技术改良,增强果品品质。
曲延平说,近年来,原产韩国的黄金梨以其成花容易,结果早,品质优良等特点,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十分看好,尽快发展黄金梨很有商机。从生态条件来看,我国长江、黄淮流域、华北、西北地区均是发展砂梨比较适宜的地方,因台风、降雨比日本、韩国主产区少,光照充足,可望生产出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高档梨果。加之我国果品生产成本低,工艺性强,完全有能力与日、韩果品进行市场竞争。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