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青海:农民为何“不愿”致富?

    发布时间:2004-09-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走进青海西宁大小农贸市场都可以买到蘑菇,多数人都知道西宁市场上的蘑菇几乎都是从位于城西区彭家寨镇彭家寨村种出来的,但彭家寨20多户种蘑菇的农民却不是青海农民,而是河南和四川农民,他们种出来的蘑菇不但供应了西宁市场,而且已将半数产品发往上海、广东、香港等地,作为当地农民——青海农民为何不种蘑菇享用这种财富呢?   记者从彭家寨村了解到,该村种蘑菇的塑料大棚共有100多个,都是当地农民承包给河南和四川农民的。据来自河南周口的农民李国旗介绍,2000年他来到西宁,刚开始是卖菜,但根本赚不了钱,最后得知他一个老乡在彭家寨村承包了一个塑料大棚种蘑菇,一年能挣一二万,于是他和妻子也承包了一个塑料大棚,2001年3月开始种蘑菇,当时他不会种蘑菇,就跟老乡学,再查阅一些书籍,这样以来他当年收入就突破了一万元,目前他已承包了5个塑料大棚,每年收入至少也有七八万。李国旗说,种蘑菇最难的还是技术,他们几个老乡为了种好蘑菇,专门从河南、福建等地请专家指导,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相互交流,现在已熟练掌握了种蘑菇技术。据了解,彭家寨村种蘑菇的有20多家,其中河南周口的有12家,都是亲戚、朋友相互介绍过来的,每家承包塑料大棚4—6个,最多一家承包了10个塑料大棚,一般每个大棚年收入都在两万元左右,另外四川农民也承包的近10家。李国旗说,西宁的气候及土壤很适合种蘑菇,他有不少老乡还想在此承包塑料大棚种蘑菇,他也还想多承包几个大棚多种些蘑菇,忙不过来时可以雇当地农民。   当地农民为何不利用环境优势种蘑菇呢?记者采访时得知,当地农民认为种蘑菇技术要求高,发生病虫害不易发现,这样投资风险就大,于是他们都把塑料大棚承包了出去,让别人担“风险”,自己等着拿承包费,但结果往往富了别人,受穷的还是自己。   作者:张春云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