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5-1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西峡县通过群众民主投票、政府考核、产业业绩验收等方法,在全县聘请256名农民技术员,由县政府每月发给他们46~60元津贴。在这些农民技术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该县的林果业、中药材、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了58.4%、57.3%。
虽然津贴不多,但是,农民技术员能享受政府津贴这一事件本身所彰显的社会价值却不小。
其一,让农民技术员有地位。乡干部有工资,村干部有津贴,农民技术员有什么?在许多地方什么也没有。而在西峡,农民技术员作为土专家,也像省里的专家享受省政府津贴一样享受县政府的津贴。在乡亲们眼里,这地位是够高的了。
其二,让农民技术员有作为。农民技术员肯定没有上面的专家学问大,可上面的专家却不能住到村里,即使下乡,也是偶尔为之,这便是形成科技棚架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科技棚架问题,主要还得靠广大农民技术员。尤其在他们享受县政府津贴后,向乡亲们传授实用技术的劲头就会更大,他们可以每天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技术培训、业务指导,都是手把手操作;生产考察、试验示范,更是一条龙服务,多好!其三,让更多的知识青年学有榜样。农民技术员在政治上有地位,在经济上有实惠,在乡亲们中间有威信,这无疑给广大回乡的有一定知识的青年树立了榜样。若这些知识青年(外出打工的除外)都积极钻研实用科技,何愁不能致富。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能光在城市里面提倡,在农村更应该提倡。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