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6-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大河报报道:“要想哭,种香菇。”5月27日上午,在开封市苗圃搞香菇种植的下岗职工们气愤地向记者说着他们的顺口溜。一年前,他们在开封市总工会接受一家公司的培训搞起了这种再就业项目。没想到,辛苦熬到香菇成熟,不但没赚到钱,连成本都捞不回。
在开封市西郊的苗圃生产基地,记者看到80多个破败的食用菌棚。下岗职工们摆弄着他们辛苦一年的果实,欲哭无泪。2003年底,他们看到开封市食用菌业有限公司的宣传单,上面称种植食用菌为“下岗失业人员的首选项目”。2003年12月24日,他们参加了在开封市总工会大礼堂举办的绿色食用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之后,约30名下岗职工与这家公司签订了种植合同。
在合同上,公司作出了诱人的承诺:为种植户提供生产场地、各种原材料以及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保证产量;负责全部收购香菇;现款结清等。大约30名下岗职工共向公司交纳菌种、场地租赁、技术服务等费用近30万元,共种植食用菌80多棚。
“第一批出产的香菇块不大、量不多,与公司的承诺相去甚远。收购的承诺也没兑现,公司给我们打了白条。公司的于经理起初还答应给我们解决,但一直拖着,到现在再也和他联系不上了,公司也没人了。”
记者按照一位种植户提供的号码与这位于经理电话联系,却传来号码有误的语音提示。记者随后采访了开封市总工会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据这位负责人讲,2003年,开封市食用菌业有限公司的经理于吉润找到总工会,说有一种“公司+农户”的种植项目能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总工会就提供场地让这家公司搞了一场再就业培训会。下岗职工开始种植香菇后,却发现该公司存在技术指导不到位,承诺不兑现等问题,保障部的同志就与于吉润联系督促其解决。但现在于吉润本人也联系不上了,下岗职工只有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纠纷。
面对血本无归的境况,下岗职工们哀叹:“下岗职工本身是弱势群体,怎么还有人忍心打着再就业的幌子骗我们的钱,雪上加霜?”□记者周斌通讯员李达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