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6-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香菇人工栽培源自我国浙江西南的龙泉、庆元、景宁3县(市),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当时采用的是利用孢子繁殖的砍花法,日本称为"铊目法",日本技术系从我国传入。上世纪30年代,日本首创菌丝播种技术后,生产水平大大提高,并逐步向韩国、台湾省扩展。到1990年,形成了中、日、韩、和我国台湾省等四大中心产区,当年全球总产量为5.3万吨。中国香菇由于大力推行古田彭兆旺首创的木屑菌棒栽培方法,产量突破3万吨(均为干菇),超过日本,而成为全球生产中心。直至今天,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香菇生产与消费中心。2004年总产干菇已达9.3万吨,占全球产量11.2万吨的83%左右。
香菇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具有全球金牌优势的农产品历史文化与栽培优势,1000多年来,中国香菇栽培面及南方浙、闽等11省(区),栽培技术熟练,栽培队伍庞大。木屑香菇推广后,栽培已扩至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各地。中国人尤其喜欢食用香菇,无论做菜、香料,都受到特别欢迎。
香菇生产65%靠手工劳动,日、韩等在国际市场上无法与我竞争。上世纪的1985年,日本总产香菇1.9万吨,其中出口3330吨,至2002年,总产降至1.2万吨,出口仅50吨。
香菇具有易烘干、耐贮藏、耐运输的特点。已成我国广大山区和发展较滞后地区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农副产品都存在风险,但香菇既可鲜销,也可烘干,且烘干后香味特浓,遇销售困难,可在一般冷库贮藏1年以上不变质,这便较之一般果、菜、苗木、花卉遇到市场滞销时,更有缓冲余地。
经20年磨炼,我国香菇科技水平与栽培技术,已步入世界前列。以香菇为基础,还带动了木耳、平菇、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竹荪、草菇等20余种菇耳类食用菌的栽培,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栽培品类。
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在出口贸易中逐年增长2003年,我国食用菌(包括茯苓、天麻、冬虫夏草等食药兼用真菌,未含灵芝),出口总值为6.22亿美元,(如果包含灵芝等1.071亿美元,则为 7.29亿美元)。2004年,出口总值为7.81亿美元(如果包含灵芝等1.206亿美元,则为9.0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7%。
我国香菇出口分为鲜、干2个海关编码,但也有制罐的以及混装于"蔬菜"货柜中,仅作"蔬菜"统计的,更有走私及个人携带出境的,总计约为3万吨(以干计)。近年出口增长很快,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鲜菇出口日本、美国、泰国、荷兰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2万吨,比2003年增加32.51%,其中仅日本即达2.7万吨,比2003年增加41.59%,鲜菇全球贸易的增加,充分证明了我国冷藏运输业以及交通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
干香菇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2.4万吨,其中,输日7880吨,比上年增加28.24%。日本的《种苗法修正案以及保护其本国产品的《JAS》法,未对我国香菇输日造成实质性影响。香菇的内销市场潜力巨大1985年,我国香菇消费仅4500吨左右,至2002年已达6万吨。如果按台湾省目前的香菇人均消费计,大陆13亿人口最终年消费将达26.5万吨;如果按日本的人均计,将达19.5万吨。
东部沿海,沪、浙、闽、粤等地,以及人均GDP达到或超过1000美元的地区是我国香菇消费的高水平地区。近年超市售价已基本与出口日本价持平。
以出口数量和价格带动生产和内销价的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个产品摆脱了出口依赖之后,其生命力也将大大提高。尤其是体现人们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百分比的恩格尔系数,当人们的食物支出占总收入的40%以内时,说明消费水平已步入一个较高的层次。目前,我国已有4亿多人口恩格尔系数为37.5~38%,这个人群对食品消费的选择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香菇同时亦被称为"植物性营养的顶峰"。随着人们对食品选择的变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对健康的威胁,加上千年素食文化的熏陶,蕈菌类产品尤其是香菇与黑木耳类将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可以预料,今后几年,国内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发展才是硬道理",香菇与森林不存在实质性矛盾
香菇为木腐菌,香菇生产的主要原料为阔叶树及其木屑,人们特别是某些地方官员从保持生态环境出发,总是担心香菇发展了,森林与生态受到影响,乃至破坏。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浙江省的庆元、龙泉、景宁、云和4个县(市),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香菇生产中心。4县(市)合计栽培量自1993年至今,一直在3亿袋左右,对这4个县,不少人长期以来均担心森林的承受程度,然而,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按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负荷等5项指数,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以及结合其它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对全国2348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评定分数进行排序,庆元获第一名,景宁第五名、龙泉第八名、云和第十名。
此外,据丽水市1999年~2004年阔叶林资源消长对比所得数据,全市9 个县(市、区)森林面积从1999年的376万亩增至411万亩,同比增长9.36%;蓄积量则从788.7万立方米增至921.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6.88%。尤其是龙泉市,香菇年栽培量保持在1亿袋左右,位居全国首位,阔叶林蓄积量2004年达358.77万立方米,较1999年的231万立方米,增加了55.30%。
以上两组极具权威的数据,充分说明了香菇与森林的和谐共处。香菇发展了,这些年林业部门大大加强了对阔叶林的造林、抚育与保护。而菇农亦视阔叶林为谋生之基础。往年当柴的阔叶树,如今每公斤达0.3元,而1度电才0.53元,烧柴不如用电,大量以电及煤气代替柴火,对阔叶林保护的作用十分明显。此外,下山脱贫,也大大减少了山区农民生活用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便是香菇栽培增加了,森林与生态却越来越好的根本原因。所以在谋求发展香菇产业的战略决择时,可以消除对森林的担忧。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