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非常珍贵和稀缺,且价值不菲。在安徽阜阳,有专家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基于大数据的菌类自动化栽培系统,利用仿生舱培植出了冬虫夏草。
走进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市林科院科研试验基地,10多个保温性能很好的仿生舱内冷气袭人,整齐堆放了数百个塑料篮。每个塑料篮内码放着多层培养皿,每只培养皿内有一只冬虫夏草的虫体。
在仿生舱门前有一块电脑板,显示舱内的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空气质量、二氧化碳及氧气浓度等数据。
“这就是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基于大数据的菌类自动化栽培系统,利用仿生舱培植出冬虫夏草。”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冬虫夏草仿生培植高等研究院负责人侯金波介绍,通过实验获取冬虫夏草各阶段最优生长参数,编写到程序卡里,由仿生舱执行程序,实现自动化环境调控,从而实现冬虫夏草仿野生化栽培。
“这10多个仿生舱,培植了约80万条虫体,再经过冬虫夏草菌浸染,虫体上方长出‘草(菌类)’,然后虫体死亡,剩下的就是冬虫夏草,这个过程约10个月左右。”侯金波说。
据介绍,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调节免疫等功效,但野生资源因生长周期长(3-4年)、依赖高海拔特殊生态环境(青藏高原)而极度稀缺。长期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锐减,亟需可持续替代方案。冬虫夏草年需求量超200吨,但野生产量不足,供需矛盾推高价格(野生虫草1公斤价格达15万元-30万元),亟需产业化生产降低成本。
此外,国家中医药发展相关规划也提出,加强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冬虫夏草、人参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
基于此,该团队不断求索,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实现冬虫夏草仿生培植技术突破。该技术已于去年10月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它使虫草人工培植存活率提升至82.3%,里面蕴含的活性成份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差无几。
目前,该专利项目拟作价200万元增资到一家高科技企业,将建成2000平方米智能化车间并部署仿生舱100套,形成年产2.6吨虫草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来源:颍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