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邑三农民各有各的“蘑菇经”
发布时间:2005-11-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这不,逢农历三、八日是山东省平邑县平邑农村大集,平邑镇的三个农民在集上聊起了“蘑菇经”,他们各自靠钻研种蘑菇技术当上本村“状元”。
陈凡成:立体种养一举三得白马村农民陈凡成巧用果园进行间作种植,实行栽果树、树下套种生姜、地头建棚养蘑菇,巧打时间差,充分利用土地稳赚钱。陈凡成的100余棵果树是这几年栽植的,由于果树尚未挂果,他在果树下套种生姜,生姜种植大肥大水,不但姜长得又肥又大,果树也长得粗壮茂盛。秋季,他在果树行间深挖80—100厘米,不伤果树主根,地上部分高出地面80—60厘米搭塑料棚,建成约80平方米的保温棚,在棚内养蘑菇。这种大棚既采暖又保温,秋冬两季保湿保温,又可调节适合蘑菇生长的环境。他将蘑菇培养基立体放置,半个月便可割一茬蘑菇。陈凡成栽培的蘑菇长得又肥又大,成为受欢迎的无公害美味食品。中秋节到春节种2棚蘑菇,能赚6000余元。
孟祥增:种蘑菇讲究一个“早”张庄村村民孟祥增巧抓“早”,盯着市场巧种蘑菇,一茬收入5000多元。孟祥增爱读报,是全村出了名的“报迷”,特别是农业科技类报纸。前些年,他把有关种蘑菇的资料搜集到一起,用心钻研起了种植技术,意识到平菇市场前景看好。于是他把家后闲置的半亩废水坑拾掇出来,铺上松软的土,搭上暖棚,买来菌种,按照报纸上介绍的方法试种蘑菇。今年的蘑菇价格特好,国庆节期间第一茬蘑菇便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销售一空,纯收入5000多元。
刘相水:花甲老农敢创新兴水居65岁的刘相水,自2000年开始种植菌菇,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在庭院里尝试立体种植,春季在种食用菌的同时,种植爬藤类架式蔬菜,夏季种植草菇、金针菇、猴头菇等较耐高温的品种,而在秋冬季种植平菇、双孢菇等。为降低生产成本,他采用秸秆作培养基,这种做法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90%以上。刘相水无偿地将技术传授给周边群众,并亲自到村民家中现场指导种植。目前,在他的帮助指导下,该村已有20多户发展菌菇种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农民日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