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0-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据四川在线报道,“要想不再受穷罪,跟着秀英进协会”,刚到复兴镇杨府罐村,正在忙着装菌菇营养袋的村民们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起了这句在当地流行的顺口溜。“上半年市场价高,我种了1000多袋热季姬菇,只占用一分地,就卖了3000多元。”正在食用菌培植大棚内忙碌的赵昂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是下半年,正值冷季菇种植的季节,你看,这一大片全是我的。”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层层的菌菇营养袋有序的排列着。“这季我种了6000余袋冷季姬菇,下半年冷季菇的产量高,预计能收入2万多元呢!这都得感谢赵主任的带动啊!”
复兴镇食用菌协会是在杨府罐村村主任赵秀英的带动下于去年成立的,这之前她花了半年时间在德阳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去年开始建了占地1800平米的食用菌种植大棚,种植了10万多袋,收益达10多万元。”赵秀英热情地给记者介绍到,“协会成立后对会员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包括无偿提供菌种、技术,还联系信用社帮扶贷款,每年还举办至少三次培训班,让上千人掌握了种植技术,所以协会成立一年就达20多户了。”村支部书记、镇水电站站长邓本茂接过话头介绍说,今年杨府罐村20多户种植了30多万袋,一袋能产2.5斤,能卖到5、6元钱,每袋的纯利润能达到1.5到2.0元。食用菌一年可以种两季,热季主要种抱鱼菇、平菇、菜花菇等,冷季主要有姬菇、平菇、蘑菇等,20余种植户一年两季就可以种植60万袋,一年的纯利润能达到120多万元。据复兴镇副镇长赵宇介绍,全镇食用菌常年可达100多万袋,收入达500多万元。菌菇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老年人、残疾人、闲置妇女都可以帮着装营养袋,一些大户常年能解决上百人的近地就业,每天每人能挣到20元的收入,加上自己家的菌菇种植收入,全镇人平能增收220余元。同时带动了打石坝村、灵华村、龙归村等周边的六个村的食用菌发展,发展了邻近的盐亭县种植了10多万袋。
“以前我们的主要收入就靠种庄稼,农闲时在外打工补贴家用,但打工挣再多的钱也是别人当老板,现在好了,自己有自己的事业了。”正在忙这搅拌营养料的二社社员何金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3个大棚的平菇,每个大棚占地1.5分,冷热季都种,一年可种上10多万袋,产值达20多万元。“种庄稼一分地只能卖到几百元钱,这可比种庄稼强多了,占地不多,产值却翻十多倍呢!”据了解,菌菇种植的营养料由谷草、麦杆、包谷面、米糠等搅拌而成,这样既变废为宝,又避免了焚烧橘杆而污染环境,食用菌采摘后的下脚料可以作为再次菌菇种植原料的添加剂,可以喂猪、鸡、鸭、鹅、鱼等,还可以用作沼气原料,也可以撒在庄稼地既疏松土壤,又是很好的有机肥,这样形成循环经济链,既提高了村民收入又美化了环境。
采访结束时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泉告诉记者,食用菌协会还帮着种植户联系销路,现在全镇的食用菌全部销往德阳顺昆菌类有限公司,再由其全部出口日本、韩国等地。整个食用菌种植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解决了种植户的销路问题,这将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到食用菌协会中来,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富裕路。
责任编辑:紫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