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聚焦菇林问题 思考发展谋略

    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林菇矛盾,从八十年代后食用菌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后就突显出来了,尤其98特大洪灾后,再度引起争论的波澜。时过7年的今天,在国家退耕还林的大背景下,对这个焦点似乎更加激烈,菇农为可能不能种菇而忧愁,菇乡领导为此也感到左右为难。现在就这个问题发表些看法。

     

    “菇县不种菇”有违民意

     

        去年冬季河南某香菇主产县,政府下达禁止砍树种菇的通知;今年福建某县提出“退菇还林,菇县不种菇”的举措,几天时间400多座菇棚80%被拆除。看来种菇被认为是破坏森林的“罪魁祸首,非斩不可”。

        今年7月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刘德章副省长,深入古田县调研“三农”问题时,特意召开一个食用菌生产座谈会。刘副省长对我说:老丁你先发言。我汇报第一个问题是古田县食用菌产业“三个比人强”:一是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长;二是群众对市场经济应变能力强;三是父母官主心骨把握稳。我例举了在林菇矛盾处理的策略上县委、政府一班人,不人云亦云“退菇还林”,而是坚定不移“以菇兴县”。古田县林木蓄积量仅有254m3,每年森林总生长量最多只有30万m3,且阔叶林只有22万m3,资源有限,为什么食用菌生产能持续25年兴旺不衰,且名列全国榜首。关键是全面实施代料栽培的战略措施,使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全县1/3的农民从事食用菌及相关行业,每年栽培菇菌3亿多袋。产值近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1.3%,成为农村成熟的支柱产业。

        刘副省长听完汇报后说:我曾任过林业厅厅长,过去也对砍树种菇有不同看法,古田成为中国食用菌之乡,这奇迹实际也是硬逼出来的。古田菇农聪明的地方是在于他们“激流勇进”,走对了代料栽培这条路,代替木材的资源很广泛,不仅农作物秸秆、籽壳,我省野草栽菇成果还推向世界。食用菌是朝阳产业不但不能退,而且还要继续做大做强,为“三农”作出新贡献。

        “退菇还林,菇县不种菇”,在全国4000万菇农和为民办实事的父母官中,肯定有异议。作为长期从事食用菌科技工作的我,认为“退菇还林,菇县不种菇”不是上策。因为菇是森林之子,是大自然安排森林对人类的一种重要贡献。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蕈菇而采食,并发明一套人工栽培技术。“靠山吃山养山”,依靠林业资源的优势,把它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发展菇业成为振兴农业经济的重要策略,延续至今。“要想富就种菇”、“要想盖洋楼,种好菌菇不用愁”成了百姓对菇业认可的顺口溜。

        农业、林业、菌业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良性循环的生态链。林业为菌业提供原料,菌业为农业产业化结构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种过菇菌的废料作为肥料,又返回林地农田,起到互补作用。最终现实的是农民增收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河南省西峡县,90年代以来每年栽培香菇5000万袋,还发展其他菇菌,菌业总产值达11.6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70.4%,5万农户种菇,户均收入8000元。浙江磐安县每年种菇5000万袋,产值4.23亿元,全县鲜菇出口企业35家,冷库50座,成为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南菇北移”后华北、西北、东北充分利用自然气候和资源优势发展迅速。河北平泉县4万户菇农,2004年种菇6200万袋,产值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人均增收82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6%。全国各地一大批产菇“千吨县”,“百吨村”,“吨菇户”。通过种菇,使农村经济发生新的变化。事实表明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看准食用菌项目,并付诸实施,收到短平快的效应,这完全符合我国农村实情,符合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愿望,这是民意、民心,不可违。

     

    积极营造菇用林为上策

     

        菇业要发展,尤其木生菌还需要木料配合,为此必须青山常在,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当务之急是加速食用菌原料林的营造,具体措施:

        一、纳入计划,经济扶持

        营造食用菌原料林,是当前食用菌产业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要把它纳入每年造林计划中,作为一个造林项目下达任务。必须多方面筹集资金,给予必要的经济扶持。科技部门专题立项,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拨款专用;地方财政周转金和林业部门的育林基金开支双重支持;引进外资,争取世界银行以生态环保建设项目无偿或长期贷款;发动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企业,以及菌种厂场、食用菌机械工业等单位和个人投资,鼓励他们横向联营,合作营造菇林。

        二、政策优惠,法律保护

        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减免对食用菌原料林的各种税金,菇林受《森林法》的保护,政法、林业部门坚决维护菇林营造者的经济权益,及时处理破坏菇林的各种案件。

        三、科学营林,讲究技术

        要营造好菇业专用林,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1)树种选择:根据林业科技人员多年来引种试验证实,银荆树木屑很适合于栽培香菇、木耳等多种木生食用菌。该树种是亚热带早期速生树种,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生物量大,适应性广,繁殖容易,是营造菇林的理想树种。此外,还有闽粤栲、桤木、枫香、千年桐、拟赤杨、乌桕、山杜英、米槠、细柄阿丁枫、丝栗栲、麻粟等,都是适合的树种。

        (2)造林形式:营造菇林形式应为高密度、短伐期,促进林木速生快长。对于引进栽培的树种和训化培育的乡土树种,都应该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缩短成材时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天然更新:从各地菇区阔叶树分布看,面积广、树种多,眼下虽然大部分被破坏成残次林,但由于天然阔叶树萌芽更新能力强,大部分树种都较速生,只要把这些残次林有计划地封禁起来,通过人工抚育管理,封禁8-10年后,就可成林进行择伐。这种办法投资省、见效快,可大面积进行。

     

    科学实施代料栽培是根本

     

        我国科研人员在菇业栽培原料创新方面沥尽心血,取得替代木材栽菇的突破性进展,它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食用菌产业逐渐做大做强的今天,必须加大力度全面推广代料栽培,这是解决“林菇矛盾”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关键的措施是在于解决好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主导理念,拓宽代木资源

        我国代木资源十分丰富,它来源于林业、农业、工业的下脚料。全国每年伐木剩余的枝桠材,果、桑修剪枝条,木材加工场碎屑等年有量达800万吨;农作物秸秆的棉籽壳、玉米芯、木薯秆、葵花秆盘年年有之。仅棉籽壳一项全国年有量将近3000万吨。此外山上芦苇、芒箕、等野草;工厂废弃甘蔗渣、甜菜渣、药材渣、酒糟等数量之多。仅榨糖厂的甘蔗渣年排放量400万吨。这些废渣,弃之污染环境,收集起来都成为再生能源。因此开发代料栽培食用菌实际一种“变废为宝”的再创造工程,是农业、林业、工业、菌业良性循环的一种环保型的事业。

        二、优化产品质量,经受严格检验

        从代料栽培食用菌产品的质量看,其营养成分优过段木栽培的产品。随着WTO的深入发展,新的经济时期对食用菌的安全性要求更严,为此代料栽菇必须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使菇品经受WTO/SPS的严格产品检验。因此全面推行代料栽培时,必须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不断优化产品质量。

        三、调整产品结构,制约高耗栽培

        现有香菇、黑木耳出口仍有一定数量是段木栽培的。段木栽培生物转化率极低,这实际是用大量的祖宗“骨头”去换取微薄的经济回报,得不偿失,我们不能片面满足一些国家市场的特殊需求,而大量牺牲自己的资源。“扬汤止沸,不如斧底抽薪”,当务之急是尽快地制止这种浪费资源的低效栽培模式,通过几年的制约形成自觉,市场消费也就自然会改变。

        四、增加科技含量,规范生产工艺

        实施代料栽培,必须增加科技含量,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料科学配制试验表明:木生菌的香菇采用棉籽壳、杂木屑、其他秸秆各1/3作为主料,辅以麦麸20%,蔗糖2%,石膏粉1%。其培养基的C/N(碳氮)比例能达到香菇速生高产效果。其他各种菇菌100%代料栽培均适合。在培养基选择与配制中,强调必须达到国家农业部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技术要求》的标准。

        (2)选择对路优良菌株:菌种必须选择适于代料栽培的高产菌株,要求具有抗逆力强,耐病性好的种性特征。

        (3)制定适宜栽培模式:实践经验证明,香菇代料栽培采用野外架层方式,花菇出品率高,品质好;常规秋栽,宜露地排筒;反季节栽培应采取埋筒覆土,这是代料栽培香菇3种行之有效的栽培模式。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改善优化产地生态环境条件,要求达到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4)严格控制农药残留:代料栽培,相对而言,病虫害比较严重,农药的使用,应实行“五强调”:强调使用生物制剂和生化制剂;强调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强调对症下药;强调浓度与剂量;强调禁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5)把好产品加工最后一关:出口保鲜菇保持自然形态和田园风味,干菇无含硫、无杂质、无烤焦,形、色、味俱全。产品必须严格分级分等包装。储存运输强调仓库要先消毒,运输工具要清洁,确保产品卫生指标不超标。

        只要从指导思想上转变理念,资源上一方面积极营林,一方面推行代料栽培,层层重视,林菇矛盾必然得到解决,中国菇业必定持续稳定发展,永远屹立于亚洲东方,雄踞世界市场之林。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