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因其种植周期短、见效快等产业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很多产区迅猛发展,成为各地精准扶贫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在产业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溢价能力弱、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导致部分产品市场疲软、价格低迷。
食用菌产品从起初的种植户走街串巷“提篮小卖”,到冷链物流一站式批发,再到互联网电商新销售,其经销模式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卖资源、卖产品,到现在卖包装、卖品牌的发展过程。但在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食用菌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简单的资源变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依托卖服务、卖场景、卖生态等新的营销理念,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体验价值,解锁食用菌消费新场景的无限可能。
一、卖服务:从交易到陪伴,构建全周期信任体系
(一)技术赋能破解种植痛点
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推出“食用菌盲盒”,消费者通过线上购买菌包,可实时观察菌丝生长过程,配套提供种植指南与在线答疑服务。2024年首批1万盒盲盒通过抖音平台销售,还衍生出“云养菌”认购模式。这种“产品+服务+体验”的组合,使单盒价值从传统销售的15元提升至49元。
(二)金融+科技双轮驱动
福建古田县建立了“菌种繁育-菌袋生产-出菇示范-产品销售”全链条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资金的投放便显得有的放矢。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而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注入乡村振兴事业,形成涉农贷款50%用于食用菌产业、农民现金收入60%来自食用菌产业、农业人口中70%家庭从事食用菌产供销、农业总产值80%来自食用菌产业的“5678”发展格局。
(三)保险机制兜底风险
近年来,茅台集团变“输血式”为“造血式”,围绕道真“菜县菇乡”战略定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2亿元助力道真食用菌产业发展。茅台集团还在道真县试点“食用菌收益保险”,农户只需承担30%保费,即可获得因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导致的损失赔偿。2024年该模式覆盖1200户,理赔金额达230万元,有效破解农户“不敢种、不愿种”难题。
二、卖场景:从农田到展馆,打造沉浸式消费空间
(一)文化IP赋能实体空间
浙江庆元县百山祖镇将废弃菌种厂改造为3000㎡“菌菇文化博物馆”,运用先进的AR技术,通过“实景演出+菌棒DIY+灯光秀”组合,把千年菌菇栽培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据报道,该博物馆2024年国庆期间单日最高接待8000人次,带动周边民宿等旅游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二)主题农场创新体验
贵州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农业生产与餐饮体验深度融合,通过自营农家乐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让游客亲身体验“林间采菌、餐桌品鲜”的乐趣。公司在林下建立20余亩“菌菇探秘基地”,设置茶树菇、黑鸡枞等10个品种的体验区。消费者支付99元即可获得“采摘券+科普手册+菌汤料包”,还衍生推出“菌菇写生”“微生物观察”等研学课程。
(三)机场场景抢占流量入口
在云南长水国际机场国际与国内出发通道口,南华县野生菌特色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过往游客的驻足。展台上展示售卖着从南华县新鲜采摘而来的野生菌,南华本土企业生产的野生菌农副产品、野生菌文创及彝绣商品等特色商品。这些商品深受旅客欢迎,过往旅客能在野生菌特色集市体验云端与林间“穿越”,身临其间体验菌乡南华的独特魅力,成功将地域特色转化为可传播的文化符号。
三、卖生态:从种植到循环,构建绿色价值链
(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甘肃省临泽县立足资源禀赋,以食用菌生产为链条,着力构建种畜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不断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在占地3万亩的临泽现代寒旱农业产业园区内,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全县91%的农作物秸秆、86%的畜禽废弃物全部进行了循环利用,有机肥年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每年有1.5万余吨各类菌菇从食用菌循环农业产业园走向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
(二)碳足迹认证增值
2024年8月,浙江香满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花菇产品碳足迹报告顺利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并获得浙江省首张工业化花菇生产碳足迹认证证书,直接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根据报告显示,每生产1千克花菇,其碳排放量为1.08千克CO₂e。这一数字不仅展示了花菇工业化生产中的绿色成效,还彰显了该产品在环保、安全、可追溯性及品质等多个方面的优势。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邵武市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湿润温和,年均降水量充沛。茂密的竹林形成天然遮荫屏障,土壤富含有机质且pH值适中,为竹荪菌丝体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湿度、温度与养分供给。作为福建最大竹荪种植基地,邵武的竹荪产量占据全省的约70%,其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值更是高达2亿元。当前,邵武竹荪产区正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菌种改良、机械化采收等领域投入研发资金,其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产出的模式,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升级的典型范本。
随着《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出台发布,食用菌产业正迎来政策红利期。相关机构预测,到2026年全国将建成50个以上菌文旅融合示范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00万人次。通过“卖服务-卖场景-卖生态”的三维转型,食用菌产业必将从“同质化红海”驶向“体验化蓝海”,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来源:食用菌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