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7-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近日,记者在岫岩牧牛乡益临村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菇农们正忙着蒸菌种、建大棚。益临村村委会主任朱庆利自豪地说:“2007年,全村种植香菇突破1000万棒,实现经济效益100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5000元。今年,咱村香菇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小香菇真正成为富民大产业。”
在东沟村民组村民于长春家,昔日的茅草屋换成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家里安上了电话,装上了电脑,看上了有线电视,全家人都用上了手机,生活充满了现代化气息。于长春对记者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家过上了新生活。2007年种植香菇7万棒,赚了6万多元。今年我还要继续扩大香菇生产规模。”益临村香菇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一位农民带头人,他就是种菇大户姜柏秋。四年前,姜柏秋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从小规模香菇生产,到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他摸索出一套科学、完善的香菇生产管理技术,经济效益逐年递增。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姜柏秋把多年积累的香菇生产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
在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扶持下,益临村成立了香菇产业协会,并筹集资金建起两个香菇交易市场,修建两个香菇保鲜冷库。一系列的科学发展举措,促使益临村的香菇生产经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协会+市场+菇农”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服务体系。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纷纷慕名前来采购香菇。目前,益临村香菇产品已走出辽宁,销售到天津、山东、山西、浙江等地,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经过近4年的发展,如今,种植香菇食用菌已成为益临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村80%的农民通过香菇产业脱贫致富,益临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益临村的香菇产业还影响、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据了解,去年三家子镇、韭菜乡、黄花甸镇、海城市接文镇、辽阳县吉洞乡等地的农民纷纷来到益临村采购香菇菌种,学习生产技术,从事香菇生产。还有10余名外地农民来到益临村租地建大棚,从事香菇生产。海城市接文镇来益临村发展香菇种植业的张洪刚去年种植香菇5万棒,当年收入4万多元。他表示,今年将继续在益临村种植香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