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成都农业重建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08-08-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导致成都市农业及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2万公斤种子、2500吨肥料、10吨农膜、4652台植保机械、47吨药剂……一个又一个发放农用物资的数据显示,成都市农委和各区(市)县农业局,为最大限度减少震灾带来的影响,持续扶持农业生产。28日,成都市重灾区彭州市、崇州市、都江堰市、大邑县将集体亮相“丹云景”杯“农产品·成都造欢迎大家来品尝”系列活动之一——“心手相连共建家园”暨成都市重灾区农业恢复重建初见成效展示会。

      彭州市等4个重灾区,在地震中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仅仅3个月时间,他们是如何站起来继续向前走?未来的日子,4个灾区的农业将如何发展?今日起,早报将带着读者们走进成都重灾区,回头看抗震救灾中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共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谋划。

      分区扫描之彭州:浴火重生新建基地推进农业发展

      地处川西平原北部的彭州市,曾经山水如画,素有“天府金盆宝地”之美称。地震,不仅因为银厂沟等风景区的严重损毁造成该市支柱产业——旅游业遭受破坏性打击;也使正在快速发展的彭州市农业经济陷入僵局。蔬菜、中药材、畜禽和优质粮食等四大农业经济支柱产业,直接经济损失近24亿元。巨大的灾难和天文数字般的损失,没能让彭州市停下发展农业的脚步,即使在废墟旁,他们新建各种基地,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推进农业发展。浴火重生的彭州,正在重新闯入成都市农业系统的第一方阵。
    重建家园 培训20万农民

      众所周知,地震前旅游是彭州的支柱产业。但地震导致彭州山区和沿山丘陵区12个重灾镇的二、三产业被毁,当地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到第一产业。彭州市农发局以项目带动,积极引导灾区群众重建美好家园。对12个重灾镇的20万农民进行了劳动力转移培训。

      对12个重灾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和农业技术指导,彭州市农发局煞费苦心。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及定向培训等,提高了受灾农民增收的本领。重建家园及修建基础设施时,彭州市大量使用受灾农村劳动力,增加受灾农民收入。为受灾农民提供政策、资金、信息上的支持,进一步增强农民对抗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信心和能力。

      8月22日,由省农办、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和山东三元朱村及山西皇城村联合发起、为期3天的“乐义果菜技术推广发展计划”灾区重建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彭州市邮电宾馆会议中心举行。彭州市等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部分省(市)对口支援范围内的18个灾县(市、区)100名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村蔬菜技术骨干、蔬菜种植大户和蔬菜产业部门领导参加了本期培训班。培训班选择在彭州举行,让彭州的蔬菜种植业主们很高兴:“这说明彭州的蔬菜种植发展得确实好,经过这次培训,肯定发展得比地震前更好。”

      废墟重建 速生菜保障民生

      建立5万亩蔬菜基地,对地震前的彭州市易如反掌。但一个在地震后建起来的5万亩应急蔬菜生产基地,且建立在废墟上,却不能不让人咋舌。对那些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而言,也是一个喜讯。

      距离彭州市区25公里的通济镇,地处白水河畔,是通往银厂沟的必经之路。来到该镇黄村公路旁,跨过倒塌的废墟,一片郁郁葱葱跃入眼前:这是地震后,彭州市农发局带领业主和农户们新建的蔬菜基地。搭起的架子上已开出小小花朵,四季豆在灾后的黄村长势良好。这里,是彭州市灾后新建的5万亩应急蔬菜生产基地的一角。

      5万亩应急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后,以速生蔬菜栽培、改种和补种为主,保障着灾区生产生活需要。眼前种植四季豆的这块地,震前其实是种植水稻的水田,地震不仅让农户失去了种植水稻的时机,破坏了沟渠,无法灌溉让水田变成旱田。改种,让这块地仍然在灾区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黄村村支书站在废墟上看着成片的绿色,笑得很开心:“刚地震的时候好多村民都担心,到处都损坏了,以后种地不晓得咋办。现在看到改种后,菜长得好,大家心里都踏实了。”

      分区扫描之大邑:投入巨资 全力扶持生猪产业

      以生猪为代表的畜禽业,是大邑的优势产业,地震导致这一产业损失超过2800万元。日前,据大邑县农村发展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大邑将把463万元用作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全县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大户的奖励。他说,灾后出台扶持三农的系列政策,将有助于大邑农业更快回到正常轨道。灾后大邑投入350万元,用以扶持受损养猪场和养猪小区。
    加大补栏力度

      地震前,全县已建立生猪养殖小区83个,年出栏猪130万头,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56%,是生猪调出大县。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次日,该县农发局从局长到各科室普通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查看农业系统受损情况,发现地震中全县死亡生猪230头,加上种羊、育成羊等的死亡,畜禽圈舍的倒塌,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2828万元。农发局迅速组织业主开展自救恢复基础设施,积极协调引进种源,加大生存栏、补栏力度。目前,大邑县养殖场基础设施基本恢复,生产能力增强。6—7月补栏母猪和商品猪共11942头,规模养殖场14219头。同时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发放各类疫苗829万余份,发放使用消毒药超过12吨,确保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

      签约资金超过1亿

      除了生猪产业,大邑农业园区建设也在逐步完善,目前签约资金已超过1亿元,到位资金近4000万。该园区以韩场2000亩为核心,辐射董场、蔡场、沙渠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着重发展无公害蔬菜和推广设施农业。100亩苦瓜种进了园区,450亩金针菇也在计划中;苏家、蔡场1100余亩蔬菜园区建成后,蔡场200亩钢架大棚也开始搭建。据了解,大邑的食用菌产业和桑蚕产业,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灾后大邑的特色优势产业对农业经济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分区扫描之崇州:农业提速 打造成都蔬菜配送生产基地

      8月2日,崇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灾后重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突出农业特色优势,实现农业提速发展。农业提速,离不开崇州将着力打造的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区,这里,在2—3年内,将发展成为成都蔬菜配送主要生产基地和反季蔬菜基地。
    因地制宜 水田变旱田

      地震造成崇州农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6237万元,损失产量19820吨。改种、补种、增种,成为崇州市农发局带领全市基地、农户生产自救、恢复灾后重建的得力措施。早在5月21日,农发局就发出《关于认真做好“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农作物改种补种工作的紧急通知》,以确保今年粮食增收、实现农民预期增收为目标,要求从技术到物资和分工职责悉数明确。5月31日,《崇州市灾后农作物改种补种技术要点》发出,从选择的品种、到抢种时间、再到如何施肥一应俱全。由于沟渠损坏,一些原用于种植水稻的水田无法顺利灌溉,崇州市因地制宜,水田变旱田,改种蔬菜。

      7月9日,全市1000亩改种补种蔬菜完成,分布于三江镇、江源镇、街子镇、、怀远镇、鸡冠山乡等地。此外,甜糯(菜用)玉米间套蔬菜示范1000余亩也在崇州得以完成。灾后,崇州在原有的三江镇3000亩蔬菜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之外,又在桤泉镇建成1000亩蔬菜高产高效基地,用以经济作物示范。
    蔬菜种植 一举两得

      未来崇州蔬菜种植的提速发展,在灾后3个月已初现端倪。7月,一个约700亩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在受灾村街子镇天顺村落成。这个示范基地,按计划将发展至5000亩。而大量受灾群众就住在天顺村的板房中,他们不愿意离开家园太远,但又无生活来源。据农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在天顺村的5000亩基地,主要用于就近解决受灾群众就业问题。地震前,这里的农户们习惯种粮油;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农发局在推动群众就近就业之前,将专门请技术人员教授村民们如何种植蔬菜,然后顺利上岗,让他们成为崇州农业提速大军中的一员。

    编辑:皮皮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