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8月19日,记者在安徽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四合街村路南的众鑫养猪合作社看到,3间办公室里各项章程贴满了墙壁,长长的柜台里兽药、饲料一应俱全。这家由杨清峰、苏咸富等8家养猪大户发起、拥有162户社员的养猪合作社,自去年10月20日注册以来,本着“统一防疫、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兽药、统一调拨仔猪、统一销售生猪”的原则,已销售肥猪2万多头,调拨仔猪8000多头,销售饲料500余吨,销售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
目前,该镇引导农民先后成立了桑蚕、生猪、生姜、莲藕、食用菌、兔业养殖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家,社员和会员1200多户,拥有资产1600多万元,带动了1万多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的蓬勃兴起,提高了农民联合经营、共同抵御风险和抱团闯市场的能力。1-7月份,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同比分别增长13%、6%。
大王庄镇党委书记赵春培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正式“户口”。农民可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确立市场主体地位。这种专业合作社一般由农村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技人员领办,也有由农民经纪人牵头创办的,是一种互助性的经济组织,具有信息整合、分工互助、智慧共享等多方面的优势。这种合作社是新的市场主体,是由政府引导、农民自发成立的。
民办民管民受益。针对姜农使用高残留农药等造成生姜农药残留超标、出口受阻的情况,今年6月17日,该镇东上崮村村民李延军注册成立了“万亩姜园合作社”,目前已吸收龙尾峪、西上崮、下崮、孤山等周围十几个村的210个种姜大户自主入社,涉及姜田1600多亩。说起建合作社的初衷,李延军说,当地有种姜的传统,但都是各家各户自行种植,一缺种植技术,二缺市场信息,三是农民常常用高残留农药,造成企业出口出不去。
合作社成立后,李延军组织社员到万兴公司的生姜标准化种植基地等进行参观,并要求社员首先学习无公害种植和储存技术,每个社员还写了《保证书》。目前,该合作社吸引了莱芜东兴源食品有限公司与他们合作,所产生姜由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3元的价格收购。说起入社的好处,社员王永江说:“入了社,有什么新技术、新方法,咱马上就能知道,生姜能高产,销路也好。”
合作经济组织显示出强大的优势。记者在顺科食用菌合作社了解到,这家由西上崮食用菌栽培科技带头人张松杰发起成立的合作社,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拥有菌种供应资质的专业合作社,自今年6月份注册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单位20多家、成员40个,涉及周边乡镇和相邻市地,运营仅一个月就卖出鸡腿菇20多吨。现在,他们在市农业局和中国农业大学、鲁东大学的指导下,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两个5万袋规模的发菌车间。张松杰计划今年发展会员50家,并利用每天产出的1万袋菌糠建起一个年出栏肥猪1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基地,形成一个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的相关产业群体。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