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辽宁质监局创新农业标准化工作新模式

    发布时间:2009-10-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辽宁省是老工业基地,省委、省政府亦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生产,用先进的市场模式引导农业经营,用先进的物质条件改造农业装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总要求。这对辽宁省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为此,辽宁省质监局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统筹规划,扎实工作,有序推进,经过近年来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回顾过去,农业标准化取得了突出成效。辽宁省政府分别于1997年、2000年、2005年召开了全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及时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并于2002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农业标准化地方法规《辽宁省农业标准化管理条例》。目前,辽宁省已经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0家,示范区建设已开始从优质粮,畜牧业、水产品、优质水果、设施蔬菜等五大产业,向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方向发展,形成了多品种、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其中种植业示范规模28.64万公顷,总产量达到63711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8.44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07万余户;养殖业创产值8.18亿元,辐射带动农户9万余户;水产业养殖规模达到2867公顷,产量3635万公斤,创产值3.58亿元,辐射带动1.4万余户。全省涌现出了许多农业标准化成功经验,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

      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末为适应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重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明白纸、图先生”是当时成功的做法,并得到了当时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的高度赞同。90年代,开始探索开展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开始从生产环节向两头延伸,即实现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管理。90年代末,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开始把农业标准化工作转向农业龙头企业,即推广公司+标准+基地+农户模式。本世纪初开始,为适应入世需求,农业标准化开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出口创汇农业为重点,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开始摆上日程,现阶段,总结提出的“质量安全型”、“产业发展型”、“出口贸易型”农业标准化新模式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业标准化工作,经分析,当前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几大问题为农业标准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挑战,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二是入世后,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为农业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农业龙头产业管理水平相对薄弱问题凸显,为农业标准化提出了新要求。为此,辽宁省提出了“农业标准化绝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地提出了“质量安全型”、“出口贸易型”、“产业发展型”农业标准化新模式。

      质量安全型:即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投入品使用,发展“三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民以食为天”,抓好农产品质量,是一项民心工程。提高农产品质量离不开标准化,没有标准就无法评价产品质量,农业生产也就无章可循。仅以辽阳市为例,2005年初,市政府斥资180万元,对全市农业环境实施了综合评价,90%以上的农业资源适合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6万亩水面适合无公害、绿色食品淡水鱼养殖。为此,辽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农业局制定了辽阳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方生产技术规范23项,建立了1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3个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141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市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面积2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10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7%。农事企业36个,参与“三品”开发的农户21万户,“三品”生产总量达到105万吨。全省已经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70项,绿色食品779项,有机食品150项,累计规模达到3200万亩。

      出口贸易型: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规避国外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农产品出口,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作为技术壁垒已经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辽宁省及全国农产品都深受影响,要跨越这些技术壁垒的鸿沟,就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预警机制,农产品出口企业要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强化标准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大连凌水藻类生产企业的产品曾经被外商压价或退货,建立示范区后,以质量安全为重点,制定了《无公害食品裙带菜》、《无公害食品裙带菜养殖技术规范》两项标准,并上升为行业标准,得到外商关注和认可。2006年,该示范区出口创汇1.3亿元。辽宁博丰集团是外向型企业,公司内部完全吸收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将标准化管理运用到生产、加工各环节。精准农业在这里已经成为现实,使他们的产品更安全,质量更稳定,赢得了外商的高度赞同。

      产业发展型:即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发展精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经济发展,是当前农业生产管理观念的革命。农事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在逐步由弱走强,一大批农事企业已经开始成为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鞍山千山王绿色果品有限公司从事南国梨产业开发,实行“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经营模式,先后制定了78项配套生产技术标准,在提高果品质量的同时,解决了储藏和运输的两大难题。带动了9000余户果农,覆盖面积6000余亩,平均亩产增收1125元。本溪辽东野旺有限公司从事多种野生动物养殖,其中野猪基本半原生态牧草饲养,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达到了无公害产品要求,同时降低饲养成本60%以上。带动当地2000多农户致富。

      夯实基础,以法制建设和理论培训相结合。2002年,《辽宁省农业标准化管理条例》经辽宁省第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农业标准化的地方法规,填补了农业标准化法律的空白,解决了当时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无法可依的现状,充实了我国的标准化法律体系,为促进全省农业标准化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02年,为了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贯彻、实施《辽宁省农业标准化管理条例》,辽宁质监局着手编写《农业标准化教材》一书,后经国家标准委统一组织与兄弟省、市共同编写并出版了《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培训大纲》,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求真务实,总结经验推动工作有序开展。2007年在深入农村调研后,辽宁质监局起草的《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调研报告被省委、省政府评选为辽宁省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效,辽宁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突出重点,选准农业标准化项目;将影响面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地方政府关注,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利益的项目,纳入农业标准化工作发展对象。依托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市场、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中,标准作为组织交货的依据,使标准化行为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以产品为龙头,开展综合标准化管理工作;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从抓农产品质量、规避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入手,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农产品标准,并实现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扎实工作,开拓农业标准宣贯新途径。为将今年提出的“让农业标准走进千家万户”口号落到实处,辽宁省质监局将农业实用技术由文字标准转化为图象标准,让农民易学、易懂、易操作,并将在12月份利用省局网站实现网络即时点播,重复收看,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标准在贯彻实施中,面临的实施人员过于分散,文字理解能力偏低,农户生产纷杂等这些“瓶颈”问题。农业标准真正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目前,辽宁省已投资100万元录制完成了第一批46项《农业标准化实用技术》科教片,内容包括水产、畜牧、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该套科教片将农业标准条款细化分解为操作流程,免费为全省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新技术,农民在即时、重复收看时,等于将农业标准化教师请到了家中。此项工作为进一步完善辽宁省农业标准化体系添上浓重一笔。

      展望未来,共同开创农业标准化新局面。在继续加强示范区建设的同时,以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主,抓精品、要效应、树形象,由数量型建设向质量型建设转变,提升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水平。进一步推广示范区建设的“三个模式”,把良好农业规范管理理念引进示范区建设工作中,提升示范区管理水平。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继续加快农业标准的制定步伐,提高农业科技转化效率,力争使辽宁省农业地方标准结构更趋合理,体系更加完善。加强农业标准信息服务,建立贸易技术壁垒预警机制,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编辑:XS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