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编者按:白灵菇,是一个受市场欢迎的高价值品种,近年来不少地方建立生产基地,甚至有的进行工厂化或仿工厂化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中菌协、商务网等相关部门或单位推出食用菌烹饪大赛等活动后,更是在京沪穗深等地掀起了消费热潮,作为高档品种,白灵菇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生产上,白灵菇多为季节性栽培,一年中仅有低温季节的12月至翌年3月出菇应市,在11月份或4~5月的自然气温下也可出菇,但是,叶片太大、菌柄过细,商品价值很低。白灵菇生产中,存在着生物学效率不高、菇品的商品性偏低等问题;就发展而言,白灵菇的未来将是设施化或工厂化生产,就目前来看,提高栽培技术、适当延伸出菇时间、增加产量和提高商品质量等,是最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白灵菇系列4-1
料袋装制
1 基料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225千克,麦麸25千克,石膏粉2千克,石灰粉2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0.5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配方二:棉籽壳120千克,木屑100千克,麦麸30千克,豆饼粉5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2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1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高温时段播种,为防止发菌期间的杂菌污染,可在配方中加入赛百09药物120克。
2 基料处理
2.1栽培季节: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以冬季至次年初春季节出菇较为理想,依白灵菇生产特点,制袋接种时的最高温度在30℃以下最为适宜,当菌丝长满袋并经后熟培养后,气温下降,正好利于出菇,不可接种太晚,以免耽搁出菇季节。
到目前为止,白灵菇的种植,多采用熟料栽培;用发酵料栽培,接种初期菌种能萌发定植,但十几天后菌丝即有停止生长现象,并且污染率高,其中原因尚待研究。菌丝长满袋后,必须进行后熟期培养,待到菌丝浓白、营养积累充分才能出菇,否则产量很低,栽培方式可采用立式出菇、覆土出菇、菌墙式出菇等方法。
2.2基料处理:白灵菇栽培,一般可拌料后直接灭菌,但在使用木屑等材料时,则以堆酵几天使其吸水软化为好;依配方酌情添加石灰粉总用量的70~80%,将配方中主料铺好,辅料分层撒在主料上,调上适宜水份,将料拌匀,建堆发酵,料堆每侧打2排通气孔。一般建堆第二天,堆温即可上升,检查料表层20厘米温度达到60℃以上时,维持12~24小时,即可翻堆,一般翻堆2次即可。应在翻料期间及时补充水份,装袋之前调含水率60~65%,剩余石灰粉调pH在6~8之间;然后,将三维精素均匀拌入。
2.3装袋灭菌:一般选扁宽17~20厘米的筒料、剪长33~35厘米,一头出菇的则选折底袋;装好料后,用撕裂膜扎口或套环。采用常压灭菌时,料袋温度达到100℃时维持12小时,再闷一夜效果会更好。然后将常压锅打开,将料袋移入接种室接种。高压灭菌效果更好,但存在设备购置费用偏高等问题,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考前述。注意要点就是装袋后应及时进入灭菌,不可放置,以免袋内基料酸败。(文/曹德宾 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