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棉籽壳曾被视为是废料,如今却被吴家山开发区内的食用菌企业“融入”生产链条之中,通过“掘金”循环经济,取得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走进武汉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你会惊奇地看到:大量的棉籽壳、玉米芯经过机器加工、发酵后,变成一瓶瓶的金针菇培养料。在加入含有金针菇菌种的液体后,这些瓶子被安放在培菌室里,光照、温度、湿度等都进行严格的控制,经过20天左右,能够食用的金针菇就长好了。工作人员将金针菇采摘和包装好,直接运送到武汉市各大超市。“如意情”金针菇菇柄粗细适中,长度均比同行长2厘米,菌盖大小均匀,色泽自然亮白,口感鲜嫩、清脆。
据介绍,工厂化养殖金针菇的培养料主要是用棉籽壳、玉米芯、秸秆等原料制作的,这些在农村不起眼的一些废物,在如意食用菌工厂简直成了“香饽饽”,工厂一个养殖周期内可吃掉“下脚料”约60吨,产出金针菇50吨。此外,副产品菇根、菇脚可以制成药品,菇渣可发酵制成有机肥还田,或烘干经过锅炉燃烧,产生蒸汽用于食用菌的杀菌消毒,如此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天然气30万方或标准煤5万吨左右。
除金针菇以外,如意食用菌工厂还生产杏鲍菇、蟹味菇、白灵菇等10余种系列产品,每年可为武汉市民提供各类精品食用菌17万吨,并以成本价向武汉市及周边地区菇农提供菌种200万袋(瓶),直接带动1万户以上的菇农或下岗工人家庭进行优质高效食用菌种植,户均增收5000-8000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