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3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用菌作为绿色天然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近几年,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紧抓机遇,积极改变食用菌种植分散、规模小的现状,大力引导建设大型、集中型食用菌专业种植区,积极推动食用菌生产向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延伸了三大产业,由此带动了食用菌种植项目迅速扩大。
新型菌棒内用外销
苹果树枝是做菌料的最好原材料,魏集镇现有苹果树500余亩,3万余根,每年产生废弃苹果树枝4.5万公斤左右,以往这些树枝全面进入厨房烧掉,可自从食用菌项目开展后,该镇的苹果枝条全部被订购用作菌棒原材料,创造出了新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该镇现有菌棒加工厂3家,日产加工原料0.5万公斤,生产菌棒5000个,增加就业岗位80个。堤下村党支部书记邵珠财介绍,菌棒经过高温蒸制50-60个小时后,便可以在30摄氏度左右接种,2个月就能长出蘑菇。而如今随着产量增加,当地需求宝盒,菌棒加工厂开始往外地销售菌棒,甚至出口到韩国。经加工处理的菌棒,交付后就可以直接生产蘑菇,这既解决了后期生长管理问题,也避免了菌种制作的麻烦,实现了双方色互利共赢。
目前受菌棒加工项目带动,当地的苹果枝条已供不应求。如今,该镇已开始在大年陈、烟台等地收购树枝或木屑,仅今年上半年就收购50多万公斤,有效利用了社会资源。
现代菌种培育业做大做强
由魏集镇食用菌研究所投资100万元建设的当地最大的黑木耳、香菇菌种场已喀什生产。这个占地50亩的菌种场,设置无菌室和无菌区,年可培养蘑菇菌种5万多袋,黑木耳菌种1万多袋。确保了当地事多有食用菌菌种供应,也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截至目前,该镇专业种植食用菌的有堤下邵、魏集、后刘、姚家、宫家5个村,其它村也有小规模种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堤下邵村。该村现有食用菌种植户60多户,专业种植大棚80多个,种植面积100余亩,年收入150余万元。今年该村还将增加30个大棚,种植面积增加60亩。“食用菌生长周期短、投入低、效益高,群众种菇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我镇菌种培育业有极好的发展条件,潜力巨大。”魏集镇农业管理站站长杨平训介绍说。
据统计,现在该镇已有菇农100多户,大棚200个,种植面积300多亩,蘑菇年产量达到100多万公斤,鲜黑木耳年产量2.5万多公斤,年产值近700万元,大幅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废弃菌棒处理业正在兴起
菌棒在生长完之后,如果不加处理随意扔掉,就会成为农业污染物,不仅破坏环境,更浪费菌棒的使用价值。魏集镇在开展大规模食用菌种植后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菌棒,解决废弃菌棒堆积问题,成为食用菌产业后期面临的新考验。经过多方考察,该镇发现把废弃菌棒加工做成有机肥料的做法绿色环保,成为处理菌棒的首选方式。这些菌棒经过处理之后,会变成营养加之较高的农业肥料,可以给各种植物施肥,极大提高土壤的营养价值。
据了解,该镇一年可生产废弃菌棒80多万个,建成菌棒处理厂后,一天可以处理废弃菌棒约5000个,按照每棒生产0.5公斤有机肥计算,可以获得有机肥2500余公斤,预计年增产值60多万元。
从菌种的培育研发到大规模生产加工,再到菌品基地建设和菌棒的回收利用,魏集镇食用菌项目已经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该镇已逐步形成“管理站+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管理站开展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市场供需指导,基地进行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农户负责做好日常管理。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成型,食用菌种植项目真正起到了造福百姓,推动经济发展的实效。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