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南华县:“野生菌王国”的新跨越

    发布时间:2013-01-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九府通衢地、生态美食城、野生菌王国”三大品牌,将世人目光聚焦到正在倾力发展的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民富的“美丽南华”建设现场。随着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南华县奋力加快彝州“西大门”建设的思路更加明晰。刚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共南华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基础、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强势推进彝州“西大门”建设,县域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良好势头。
      据统计预测,南华县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增长13.5%;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38,080万元,增长40.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29万元,增长45.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1亿元,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55元,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29元,增长15.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增长18%。
      围绕省委“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和州委“富民强州”工作目标,2013年,南华县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州下达控制指标;城镇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任务。
      沙桥镇石桥河村委会石桥河三组农民罗勇士,在半山区土地上种植了半辈子庄稼,传统种植一家人8亩地仅够填饱肚子,现在运用科技种田,马铃薯、萝卜最高亩产量达到了4吨,优质产品广受市场青睐。去年他家种植的2亩啤酒大麦成为全县推广种植35000亩中的一部分,抗旱、抗病的品种亩产500公斤,小春季亩收益近千元,“8亩地的总收入有3万多元”,他说。
      产业培育迈出新步伐
      由于科技支持,南华县农村面貌大改观。过去农民不接受科技,现在“离开了农科人员和科技就过不成日子。”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移错种植时间,使传统种植的农作物变贱为宝,农民大幅增收。
      南华县始终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优势,去年粮食总产量达11.5万吨,同比增长8.5%,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烟叶产值3.14亿元,烟农户均收入达1.72万元。野生菌、核桃、萝卜、马铃薯等高原特色农业促农增收势头强劲,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3亿元。“工业强县”战略有效实施,节能减排、技改扩能力度不断加大,煤炭、啤酒、林化工、冶金矿产业效益稳步提升。野生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野生菌王国·物流加工出口基地项目建设、“南华咪依噜风情谷”景区巩固提升工作有序推进,住宿、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接待能力和产业增值空间有效提升。生态美食业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市场持续活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52亿元,增长10.5%。
      南华县把产业培育建立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基础上,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开发林下资源,培强做大林业产业,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据统计,1998年,全县林木年消耗量为17.5万立方米。天保工程实施中,结合国家能源建设项目,大力推广节能灶、沼气池、太阳能的建设使用,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农村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的低效益消耗,相当于每年保护了6万亩森林。
      以“野生菌王国”建设为突破,加强与科研单位的联系合作,研究、推广野生食用菌人工保育促繁技术,定期、持续地举办松茸等野生食用菌保育、采摘、保存、运输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制定并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使野生菌加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企业数量、产值由1998年的2户、加工业产值5000多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4户、加工业产值2.48亿元,加工产品种类由过去单一的干片、保鲜产品类增多到油制品、甜品等多类品种的开发,野生菌产业正迈向大资源、大产业的发展轨道,南华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松茸交易市场及野生菌交易集散中心,2007年8月被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授予了“野生菌王国”称号。全县超过70%以上的农户从野生菌交易中获得现金收入,主产区农户的野生菌收入占家庭收入的30%至70%,最高的达80%,个体承包育菌户最高年收入达到12万多元。2012年,全县有125万亩野生菌基地实行承包管护和开发,走出了一条以天保工程为依托,封山护林与封山育菌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在每年野生食用菌生产季节,全县有近10万人参与野生食用菌的管理、采集、出售活动,是除烤烟、农作物生产活动外投入人员最多的一项产业,林业收入已成为天保工程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以野生菌为主的非木质林产业,已成为南华经济振兴,农民增收不可替代的重要产业,成为地方创汇和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
      南华县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县的核桃基地面积达94.2万亩,2012年的产量6200多吨,产值1.94亿元;山菌交易量5770吨,交易额3.27亿元,农民人均靠野生菌收入1033元、核桃收入900元。
      “盘活广阔的山地资源,坚持因地制宜,真正让烤烟、核桃、花椒、马铃薯、萝卜等特色产业在适宜区竞相发展”。“十二五”期间,南华县将继续培强烟草、啤酒、能源三大支柱产业,提升野生菌、核桃、生态美食三大特色产业,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乡村旅游、冶金化工三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滇中迤西开放节点城、彝州绿色扶贫示范区、西南野生菌交易集散地,巩固封山育菌面积,抓好核桃、花椒、萝卜、马铃薯等特色种植,加快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20万亩以上,在低热河谷地区探索种植花椒10万亩左右。围绕产24万担以上烟叶目标,努力打造南华绿色生态优质烟叶品牌。寻求突破调强二产,强力推动“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突出抓好煤炭、啤酒、食品加工、林化工等重点产业。彰显特色调快三产,依托“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三大品牌,加快推进野生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咪依噜风情谷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促进生态美食、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
      县城西南方向仅3公里的一片名为老高坝的荒山地,现在被建设成了新兴的工业园区,2012年被列为省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这片4.93平方公里的新区里,南华松香厂、南华华香园香料有限公司等15户企业先后入驻,产品远销省内外。
      工业(城镇)上山拓展新空间
      老高坝片区是近期南华县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布局加工制造和生物产业,主要发展以生物资源深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园区里各个产业群体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域特征有序分布,绿色食品加工、农特产品加工、野生菌加工以及仓储物流、功能调整、其他加工区域自成整体,又相互联系。
        南华县围绕融入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新目标,抓住工业园区被列为未来5年培育的省级园区和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州级园区机遇,牢固树立“全县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产业聚集化、工业园区化发展思路,坚持外引内联,扶强扶优,扩张总量,提升质量,以工业、城镇上山为契机,强势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另一个重点工业园区沙桥片区,处于县城与沙桥镇的中间地带,从发展工业和城镇化建设的角度,位置距离适中,规划区紧邻320国道和杭瑞高速公路,西面有总库容为3600立方米的两座中型水库,水质好,水量稳定,投资近亿元的老厂河至县城供水管道工程全面覆盖规划区,能为园区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近期规划启动了路网建设、供水设施、电网规划,逐步完善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增强了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沙桥片区以绿色彰显品质,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生态化的产业遴选标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可以形成多产业支撑的山地生态新型工业片区,总规划面积为15.6平方公里,它将以方便的交通、良好的设施条件,吸引众多投资商的眼球。
      县城向北方向,投资数亿元的省道103线县城段改道等一批大项目即将竣工,宽敞的道路辅以明亮灯光、精心的绿化,把城市品位提高到新的水平。龙山路、龙川路、广福路、龙坪路建设和龙泉广场配套设施改造等市政工程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沿路新建起了特色明显的高大建筑,龙城花园、滨河园小区等一批保障房、商品房,既新颖别致,又方便城镇居民生活。野生菌美食文化节自2003年成功举办以来,已引进50多家企业落户,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南华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3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超过了1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7.2%,荣获州级“文明县城”称号,正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全县1450个村庄规划编制实现了全覆盖,规划投资41.98亿元的《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已上报待批,特色民居建设稳步推进。
      日前召开的中共南华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确定了“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及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打好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目标,以完善老高坝片区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抓好煤炭、啤酒、食品加工、林化工等重点产业,努力实现工业产值45亿元以上。
      南华自古以来是个严重缺水的县份,由于降雨量少,山区面积大,骨干水源分布不均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人均数的43%。县里在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打牢水利发展基础的同时,加大“五小”水利和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加强民生保障。
      水上山坡造福百姓
      在一街乡最缺水的山坡上,我们看到每户人家都建起了5个左右小水窖,每个水窖可储存20立方米,足以解决旱季用水。南华县水务局局长王亚飞说,去年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资300万元,在一街、罗武庄、红土坡等主要干旱区建设小水窖5436个,还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以每口水窖补助2500元标准,发动群众解决用水问题。沙桥镇的三河迪、田心、索厂、高家村,红土坡镇明么片区等地,通过应急水源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七八公里外水库里的清水直接引注到了农户家里,将过去以村为单位的单一安饮做法,转变为集中连片打造,避免了水源不足、安全无保障等问题。
      南华县为打牢水利发展基础,抓住中央和省州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近年来,全力抓好羊成水库、龙山水库扫尾工作和小(一)型、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毛板桥大沟防渗漏加固工程、兴隆坝水库南干渠防渗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使2.1万人安全饮水有了保障,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灌溉率。建立和完善农村“五小”水利建设以奖代补制度,大力支持山区大干以小水窖和安全饮水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时期新建小水窖4万个以上,使干旱地区户均有2~3个小水窖,今年规划新建小水窖6000个以上,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解决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山区小康水利”工程就是好,在百年不遇的特旱年成里,也能保证每亩小春作物有6000多元的收入,大春种包谷,产量不会减。”南华县沙桥镇石桥河村委会石桥河村民小组的罗庆说。
      我们看到,在村后的山坡上,大小水池、水窖星罗棋布,每个池塘里清水荡漾,灌溉防渗沟和饮水管道呈网状辐射到田间及农户家中,山林葱绿,湿润的庄稼地边花草劲发。南华县领导介绍,石桥河村由于地处海拔2400多米的冷凉山区,原来也是个干旱缺水的贫困村,县里将其作为“山区小康水利”试点,围绕100%的群众能喝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和人均拥有一亩“种得下、保得住、能稳产”旱地水浇地的目标进行规划实施,短时间内建成了86个水池、水窖,将原有的100多井蓄水设施进行修复,建成了近50公里长的三面光沟渠和引水管。为了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村委会成立了用水协会,负责从水源到用户的管理维护,按照每立方生活用水收取0.2元、农灌水收取2分钱的标准交纳水费,改变了当地农民祖辈白用水也不珍惜水的习惯。在特大旱灾面前,石桥河村8个村民小组345户人家的饮水问题得到了保证,项目区还依托“山区小康水利”建设发展独具优势的沙马铃薯、甜萝卜等作物,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村委会负责人说,仅小春一季全村人均现金收入达5000元。
      发展展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南华县以党的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强保障。在形成“镇村支部联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活动覆盖城乡党组织以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基础上,百名干部到村任职,百名村官上挂锻炼,百名专业技术人才进村服务,百名农民党员进城学艺“四百”工程实施进一步增强对全县发展的推动力。县委不断改善和创新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学习型机关讲堂”、“农家讲堂”等“十八大”宣讲活动深受欢迎。选派科级干部担任后进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挂任副主任、向乡镇派驻工作督查组赋予“四群”教育新内涵,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作用发挥明显,843个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三进三带三帮”主题实践活动,使“四群”教育活动开展得出新、出彩、出色,55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围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南华县将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的工作总要求,围绕“稳得住、高增长、快步走、质量好”的工作目标,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工作方法,着力从“办文、办会、办事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着力壮大产业实力,着力加大项目投资,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奋力加快彝州“西大门”建设步伐,为与全州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