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产业持续释放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3-01-3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看报告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走产区
        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菌业围绕“生产工厂化、菌类多元化、加工精深化、贸易国际化、市场品牌化”的新定位、新方向,不断解放思想、完善思路,通过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实现海林菌业裂变式跨越发展。2012年,全市新建高标准示范园区40个、亿袋乡镇1个、年生产能力300万袋以上的菌包厂8个、千万袋村5个、规模化专业村8个、菌包生产联合体40个、村级菌业合作社15个,食用菌生产总量比2011年增长44.74%,达到12.1亿袋(盘),预计生产总值达27.6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9819元,比2011年增长73.7%。今年海林市食用菌生产规模总量达到了12.1亿袋,建成超千万袋生产规模的猴头菇专业村4个、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园区8个。猴头菇生产总量突破1.3亿袋,占全省总产量的84.8%,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1%,位居全国第一。猴头菇实现产值6.24亿元,预计拉动人均纯增收1768元,带动地区22500人就业。其中猴头菇鲜品产量达到7.8万吨,位居全国首位,这是从2007年以来海林市连续6年猴头菇产量位居全国之首。
    ■看发展
        政府强势引导产业基地转型升级
        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杂志市场部统计目前全国食用菌主产区已经发展到800多个,将食用菌产业定位于主打产业的县区有300多家,食用菌专业交易批发市场或设有食用菌专区的农批市场有近百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是分不开的,例如近年来海林市为加快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和促农增收,制定出台了《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奖励实施细则》,市财政专项列支500万元,用于支持标准化示范园区、菌包厂、废弃菌包厂、机械化生产、农户新建“两室”和典型示范户等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制定出台了2012年度《海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奖励实施细则》,深入实施以奖代补,奖励资金额度由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年初市政府提前预借乡镇200万元,解决各乡镇菌业园区建设启动资金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激发全民从业热情,强势启动和推进菌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和促农增收步伐。
        着力打造产业发展载体,全年累计投资2400余万元,新建菌业示范园区40个,超出计划10个,扩建园区43个。高标准配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推广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园区的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大投入、大建设,加快了园区集群化建设进程,中国黑木耳之乡??二道镇建成规模空前的向日和库仑比拉2条黑木耳产业带,双桥吊袋黑木耳园区成为黑木耳高产、优质、高价发展的前沿性示范载体。示范园区是海林市菌业工作的突出亮点,成为拉动全市菌业裂变式跨越的巨大引擎。
    ■各方观点
        食用菌产业发展近十年来,从传统种植到规模化、工厂化发展,从边缘项目到关乎民生的重要产业,食用菌产业变迁路径某种程度上已经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路径从房前屋后的种植到初步实现现代化生产,从片面简易的小规模生产再向高程度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
        近日,本刊邀请对食用菌产业有着持续关注的媒体人、技术专家、经销商,与主产区主管部门领导进行了一次思想碰撞。在十八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就随着市场不断变化,如何实现产业的长效发展进行了探讨:
        谢永信(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用菌市场杂志总编辑):我国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有利因素有:1.符合国家粮食发展战略需要;2.符合国家“惠农”政策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3.符合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4.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要求;5.符合国家社会民生发展需要。食用菌产业具有“环保、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循环”的产业特点,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现代农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食用菌产业需要根据国情,适度、稳步发展;需要推进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实现产业适时转型升级;需要以主产基地为依托,以培植龙头企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着力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菌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使我国食用菌产业化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加快现代化步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杨春华(中国林业大学副教授):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必须抓两头促中间。即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单位或个人是第一集团,他们富有经济与技术,并集结精悍的技术人才,是食用菌行业的佼佼者与带头兵;刚起步的菇农经济乏力,有无经验技术,必须有人去指导,使他们很快脱贫致富,因为他们很贫穷,指导人员可能很辛苦,也得不到很好的回报,但必须有人去指导他们,近几年自己就在做这方面的事情。这是两头,还有中间部分,就是栽培中做得较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与技术积累,虽然还在使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但他们的社会影响很大,影响一个地区的菇农,我们不用很多的精力促他们,他们还会积极的促进我们的工作。我认为,我们的技术人员必须技术真正到位,才能真正指导好食用菌生产,为社会做贡献。发现假的、跑龙套的技术人员,我们有责任杜绝他们指导,贫困的农民挣的钱不容易,我们一定让他们少花钱、办大事,及早脱贫,为“三农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石宝福(海林市食用菌办公室主任):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食用菌产业也不例外;作为业界知名的“中国猴头菇之乡”,食用菌是海林市农业第一富民主导产业, 如何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下,实现菌业的长效发展,作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海林当前的做法:
        一是坚持思想稳菌。就从抓好菌农的思想认识做起,引导广大菌农正视市场规律、正视菌业的红利期和薄利期,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无论菌业收益多少,无论产业赔钱与否,鼓励和引导菌农坚持生产,明确方向、以丰补亏。在菌业薄利期,可适当缩减规模,但也决不放弃这一产业。二是坚持科技强菌。围绕节约成本、提高产出、提升收益,研发引入和推广普及先进的菌业生产技术及管理模式,优化和提高设备、设施、人力等生产要素综合利用率,同一菌类生产,实现单产最大化、品质最优化,增强菌业基地生产市场竞争力。三是坚持市场活菌。发挥加工企业优势,开发新型菌类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做大营销市场,打造菌类产品流通的最佳平台。壮大营销队伍,拓宽菌类产品销售渠道。建树产业产品品牌,提升菌业产品的品位和知名度。通过地区市场的阴晴顺逆,协调和规范地区菌业基地的生产。通过可知可控的市场,谋求和实现地区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谭荣贵(北京天绿农产品合作组织总经理):市场变化是多方面的原因,在流通领域发展了近十年,我认为一个品种或者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长足发展一是产品的品质要好。产品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市场占有率。另外就是产业集中度要高,有产量有质量才能在市场上有较高占有率。
        中国食用菌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现在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期,向海林一样依托产业实现富民、强民的产区还有很多。新年伊始引用习主席在阐述伟大的“中国梦”时特别强调的八个字“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来寄语产业发展,相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真抓”和行业广大同仁“实干”下,食用菌产业定能为解决“三农”问题持续释放正能量。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