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强县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掠影
发布时间:2014-04-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几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进入洗牌期,一些规模化基地生产开始再次活跃起来,特别是像一些老主产基地,借助这股东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陕西省宁强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坚持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园区、加快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采取政策引导、企业拉动和技术支撑等方式,有效推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食用菌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2013年,全县159个村3975户农户发展食用菌3004.4万袋,其中:袋料香菇2624.4万袋,袋料黑木耳130万袋,产业覆盖率达85.7%。年产鲜香菇3万吨,袋料黑木耳(干)78吨,平菇、金针菇等其它鲜品菇类2500吨,椴木黑木耳(干)、椴木香菇(干)各240吨,年产值达2.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780元,发展食用菌已成为主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精心设计科学布局 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服务体系
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好的规划,宁强县食用菌产业相关领导充分考虑宁强县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按照全县产业扶贫规划总体要求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原则制定了201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以冬季生产为主向反季节栽培转变;由传统品种向特色品种转变;由个体发展向园区建设转变。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标准”的原则,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两个食用菌产业带:一是以青木川、广坪、安乐河、苍社、太阳岭等镇为主的干品袋料香菇带;二是以汉源、铁锁关、二郎坝、巨亭、代家坝、大安等镇为主的鲜品袋料香菇带。
2013年以来,结合“干部下基层”活动,宁强县食用菌研究中心技术员联合省、市食用菌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宁强县广泛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活动,改进种植农户生产工艺,推广标准化园区建设、规模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坚持以“打造优势产业、形成特色品牌、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把食用菌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普及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先后在广坪、汉源、青木川、铁锁关、舒家坝等18个镇开展专题培训262期,帮助广大菇农掌握了新的食用菌栽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其中,以会代训65期、现场培训184期、外出到其他镇参观学习13次,累计培训镇、村技术骨干4731人次,种植户23765人次,发放各类食用菌技术资料23765份。通过开展培训,种植户科学种菇意识明显增强,新技术入户率达85%以上,菌袋成活率由原来的90%提升到95%以上;菌袋成本由原来的2.9元/袋降低到2.5元/袋左右;单产由原来的1.5斤/袋提高到2.0斤/袋;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产值由原来的4.5元/袋提高到7元/袋,产品质量、农户收入显著提高。
加大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力度
狠抓标准化园区建设 实现规模效益
新品种的引进,是宁强县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兆头,2013年初宁强县食用菌产业中心从浙江、福建、河南引进袋料香菇(冬菇L12#、919#、9808#)、夏菇(地埋菇1#、地埋菇2#)5个新品种,分别在广坪、汉源、舒家坝、代家坝镇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抗杂力强,产量稳定,朵大肉厚,菇柄短,非常适合鲜品销售的优良品种,产品供不应求。其次,将2012年筛选出的适合宁强县气候特征的9608#、939#、808#、苏香616#四个优良新品种,已在全县21个镇大面积推广应用,发展规模达到2150万袋以上,目前808#、939#正值出菇季节,产品供销两旺。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