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应对
为把握我国粮食、棉花、油料、食糖四大类农产品供需状况和贸易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一个时期可能出现的进口格局变化及其对国内外市场价格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和“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对未来10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对价格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保持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稳定的对策建议。
今后十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和贸易趋势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专门用于我国农产品供需和贸易分析的多区域空间均衡模型,包括17种主要农产品、全国8大区域,以及城市、农村两组消费者。模型充分考虑了自然资源条件约束、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影响、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相互联系,以及农业部门不同产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假定2014-2023年间我国GDP年度增长率维持在7.5%-6%,城市化率至2023年提高到63%,人口增长、居民收入、粮食单产均适当提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粮食作物和棉花、食糖的进口都将大幅增加。
1.口粮基本自给,饲料粮缺口加大,谷物自给率降低
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稳中略降,单产和总产量稳中有升。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总体自给率不断降低,口粮和饲料粮的供需有显着差异。其中,大米产量稳中有升,食用、饲用和加工需求均有所增加,国内供需基本平衡,2023年净进口量为180万吨;小麦生产在波动中增长,饲用和工业消费将有大幅增长,国内供需偏紧,2023年进口量为570万吨;玉米生产进一步发展,饲用和工业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国内供需缺口为1800万吨,自给率下降至92.7%。
2.棉花生产维持现有规模,基本满足本国消费
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将进一步萎缩,但单产水平会有提高,总产量基本长期保持2013年水平,约为600万吨。棉花需求稳中有涨,2023年需求增长到900万吨,需进口300万吨,自给率降至67%。考虑到我国棉花需求的35%来自纺织行业产品出口,棉花生产基本能够满足本国消费。
3.油料作物需求迅速增加,缺口扩大
我国油料作物产量增长潜力不大,大幅进口仍将是常态。2023年大豆供需缺口将扩大到7500万吨,自给率下降到20%以下;油菜籽和花生等油料作物产量为910万吨,总需求为1020万吨,进口增长到110万吨;棕榈油等植物油进口量,将从目前的500万吨增加到700万吨左右。
4.食糖生产波动徘徊,需求增长,缺口加大
我国糖料生产面积将出现萎缩,食糖增产空间不大。食糖消费保持稳步增长,产不足需的格局将长期存在。2023年我国食糖产量达到1560万吨,需求量2080万吨,产需缺口扩大到520万吨,自给率下降至75%。
今后十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对价格的影响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是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设计的多国多部门应用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架构涵盖了近200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消费、政府支出等行为的子模型,通过国际贸易将各子模型连结,分析贸易政策变化对各国各部门生产、进出口、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影响。由于模型对政策定量分析具有良好效果,能够对政策选择和决策提供具体并且比较准确的建议,当今世界主要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运用此模型对国际经济进行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将对国际国内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