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芳:大胆创新 种植香菇铺就致富路
撇家进村,开始创业
下夹河村地处观音阁水库下游,土地人均不到一亩半。村里为了让村民有钱挣,提高生活水平,决定发展设施农业——种植香菇,2010年用国家下发的移民补贴款建起50个标准化大棚,并经县农发局批准成为农业设施小区。村里原来没有人种过香菇,认为种植香菇存在一定的风险,没有人敢尝试,村里只好对外招商。46岁的王明芳原是县物资局的职工,她有经济头脑,善于研究市场规律,敢想敢干,她买断工龄后自主创业在县里小有名气。“如果能请王明芳来做香菇生产的带头人,加上有她姨夫给提供菌种菌棒和技术,那村里的香菇种植业发展就会有希望。”经过多方了解和考察,乡和村领导把王明芳列为第一人选,反复做她的工作。村里提供了优惠的生产条件,更重要的是县、乡、村各级领导对她寄予了厚望,并予以有力支持,乡亲们的真情相待让王明芳难以推辞,她决定不负众望,在这里大干一番。王明芳撇下家,独自一人来到村里,在农户家租了一间屋子住下,开始了新的创业。她租下25个大棚,与村里签了3年的合同,结果这一干就是6年。
创业初期处处需要钱,就在王明芳为缺少资金而犯愁的时候,市慈善总会投入了25万元新钢铁“脱贫致富”周转金,为她发展香菇生产雪中送炭,希望她能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共同致富。6年来,王明芳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香菇等食用菌生产上。她让村里那些没有地方挣钱的妇女到自己的大棚里做工,给村民们致富提供机会。她带领村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地苦干,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尽管头一年就遇上了特大洪水,但她和村民们还是用辛勤劳作换来了20万棒香菇的丰收。大棚盈利了,在这里打工的30多位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这一年她仅支付给村民的工资就达20多万元。
6年来,县慈善会每年为王明芳提供25万元或30万元的新钢铁“脱贫致富”周转金,支持她及时购入菌棒、增添设备。她不仅种植香菇,还试种了灰平蘑、榆黄蘑和黑木耳等食用菌。她尊重科学,刻苦钻研,自己到沈阳农业大学学习、请教,积累了种植食用菌的技术和经验,种植的项目获得了成功。她说,事业的成功要有天时、地利、人和,要动脑子、讲科学。还有就是要归功于党的好政策,归功于大力支持自己的县、乡、村各级领导,归功于为她投入新钢铁“脱贫致富”周转金的慈善组织,归功于淳朴、善良、勤劳的下夹河的乡亲们。
大胆创新,自立门户
今年,她的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由最初的25个大棚发展到48个大棚。她大胆创新,自立门户,新建了80平方米的保鲜库、120平方米的仓库,改变向别人购买香菇菌棒的现状,自己学习技术制作菌棒,并一举获得成功。她自行制作菌棒26万棒,其中自己使用12万棒,带动5个农户种植了14万棒香菇。另外,她还种植8万棒黑木耳,带动21户种植黑木耳近150万棒。杉松村的孔婷、李少宾两位村民,以前在自家院子里一直就种点儿蔬菜和玉米,没有什么收入,王明芳就动员她们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木耳,给她们提供菌棒,帮她们上滴灌,去年这两户村民家年收入达到四五万元。
为了给5户村民贷款发展种植业,王明芳用自己的产业作抵押。为解决杉松村河堤岸边村民年年雨季遭灾的问题,王明芳提出治理建议,村委会书记刘艳敏、村主任孟庆贺大力支持,县慈善会积极协调,县水利局出资修建了300米长的永久性堤坝。王明芳助人为乐的事不胜枚举。看着越干越红火的事业,王明方告诉记者,“我今年50岁了,我这么干,不在乎挣多少钱,我在乎的是能帮助多少人。”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