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20
来源:铁岭市政府网
在铁岭县鸡冠山乡下峪村有这样一位女村党支部书记,她上任伊始便自掏腰包带领村里党员外出考察、学习黑木耳栽培技术,请致富能手传授经验。她在自家试验栽培黑木耳,又建设黑木耳菌棒生产线,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一同走上致富路。她就是下峪村党支部书记孙凤。
走进大山里的下峪村裕发木耳山野菜合作社大棚,眼前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社员们都在为生产木耳菌棒忙碌着。有了加工菌棒的能力,合作社不仅节约了栽培黑木耳的成本,还增加了收入,社员们个个笑容满面。
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孙凤一次次的大胆实践。最初,她带领村民学完技术后,部分村民担忧栽培黑木耳难以成功,不愿意投入。孙凤了解到村民的想法后,决定在自家先建起一个350平方米的大棚尝试栽培黑木耳。起初,大棚种植吸取外地的经验,采用了悬挂式木耳栽培技术。经试验,采用悬挂式栽培方式,一个350平方米的大棚可以栽培30000袋左右菌棒,能够收获约1500公斤木耳。有了前期试验的成功经验,加上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栽培黑木耳,2014年孙凤自家栽培了20万袋菌棒,黑木耳一上市便供不应求。
孙凤的成功激发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购买一个菌棒约1.7元的成本让不少村民犯了难,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此,孙凤积极联系菌棒生产厂家,购置生产菌棒的机器设备,由合作社加工、制作菌棒,以满足村民的需求。2015年1月,孙凤成立了裕发木耳山野菜合作社,并进行了大棚改扩建。现在合作社大棚采用大地摆放形式,栽培方式更密集。随着黑木耳的质量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找到合作社购买菌棒。
孙凤帮村民算了一笔账:一个菌棒,合作社生产的成本要比市场购买的便宜7毛钱左右。村民在大棚里大面积栽培木耳,一亩地可获利润8000-10000元。如今,合作社改扩建厂房面积达2500平方米,专门用于生产黑木耳菌棒,带动了村里50余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左右。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