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在农村,经历过种种生活的磨炼,外出打工掌握了一技之长后回乡创业,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同时,也带回了和乡亲们一起致富的希望。他就是成都万良菌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万良,此次入选7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故事。
艰苦创业
变卖口粮作启动资金
从1987年开始,张万良就走上了打工之路,成了一名农民工。他先后在大邑周边区县菌种厂和省农科院菌种厂打工。在习得一技之长后,1989年,他回到家乡董场镇,准备自己创业。为了创业,他四处筹集资金,向亲朋好友借了4000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种植木耳。
自家院坝成了他第一块试验田。买料、配料、装袋……张万良和妻子没日没夜地干活,装了5000多袋木耳,希望能一举成功。但是,木耳虽然大丰收,但市场却不景气,销路成了大难题。一季木耳种下来,不但没赚钱,反而亏了2000多元。这给张万良很大的打击,但他没有泄气。张万良和家人下定决心,决不半途而废。
可是,举债创业失败,他已不可能再向亲朋好友伸手借钱。家里值钱的东西就只剩黄谷,顾不得多想,张万良仅为全家人留了一个月的口粮,就将仓里的黄谷全部换成了现金,作为启动资金,购回原料,种植木耳、平菇。
随着市场环境好转,张万良的木耳也好卖起来。他每天凌晨两三点钟便起床,骑着自行车驮着木耳到邛崃、温江等地去售卖。虽然当季仅赚了几百元钱,全家人节衣缩食,勉强维持生活,但是也坚定了他继续种植食用菌的决心。
带动村民致富
骑车近百里培训农民
经过多次实践,张万良的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食用菌的市场销路也越来越好。创业取得了初步成功。这时候,张万良却想起了同村的村民。为了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他萌发了卖菌种、办培训班教大家种植食用菌的念头。
说干就干,他马上借了一间小学教室,开办培训班,邀请有种植意向的村民前来学技术。正是这间简陋、破旧的小屋,成了张万良菌种事业发展的起点。1994年,张万良菌种厂正式成立。在随后的几年里,张万良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邛崃、都江堰、郫县、双流、崇州、大邑等地,为农户培训种植技术。有时,他一天要骑近百里路,还要站着讲课、示范。“虽然经常在前一天累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但是第二天又照常踏着自行车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张万良说,那时候也没逼着自己一定要成功,但就是坚持着不轻易放弃。
靠着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技术,张万良的公司蒸蒸日上。从1995年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种菇的行列,蘑菇生产的量越来越大,张万良又和菇农签订了收购协议,回收菇农种植的鲜菇,进行盐渍加工后卖给沿海地区的食品厂。2004年,张万良菌种厂正式升级为成都万良菌业开发有限公司。
产品出现问题
坦诚相待获取信任
万良菌业在不断成长壮大,市场形势也在不断变化。看着一个个蘑菇种植户不断发展成规模种植户,种植技术不断成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种植户还掌握了技术要领,开始自己制种,张万良的公司也曾遇到困难。2008年9月,因为工人操作一时疏忽,一批销售出去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公司陷入了困境。
“客户信任我,我不能失信于人,质量出现问题,包退包换的承诺一定要兑现。”那时,张万良没迟疑,怀揣现金,再一次出发,前往拜访各地经销商,当面诚恳地给他们道歉,说明原因,并承诺包退包换。
正是张万良的坦诚,让经销商们不但没有终止与他的合作,反而更加相信了他的人品、相信他的产品,和他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样因为这次事故,张万良更加注重生产管理,严把质量关,6年来,公司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质量事故。公司的主要产品进入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区,遍布了20多个省市,摆上了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大型货架。
2008年,万良菌业被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评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12年荣获成都市著名商标 ……成功并没有让张万良止步。
“公司计划在2016年前完成‘菌博天下’打造,2018年完成上市计划,力争做菌类行业的世界龙头企业。”谈及未来,张万良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