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重,枝叶关情。张北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瞄准“精准脱贫”这个靶心,强化政策兜底、培育特色产业、健全机制体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以来,全县8640户16349名贫困人口、4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强化政策兜底,织就精准扶贫“保障网”
张北县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积极推动农村扶贫标准线和农村低保标准线的 “两线合一”,将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1422个建档立卡对象纳入低保。财政出资143.8万元用于养老保险缴费补贴,覆盖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4.2万多人。同时,落实教育补贴资金,实施国家 “两免一补” “三免一助” “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惠民政策,发放各类补助和助学金2521万元。
光伏扶贫工程是张北县实施最有力、效果最明显的扶贫举措之一。去年,这县充分利用光照条件和土地条件等多种优势,实施32个、9600千瓦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和11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 今年, 张北将集中规划建设128个、共计3.84万千瓦村级分布式联建光伏扶贫电站,真正做到光伏扶贫全覆盖。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精准扶贫 “硬支撑”
走进7万多平方米的张北食用菌种植扶贫带动示范园, 只见大棚内培育的香菇等食用菌长势喜人。 为了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示范园区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采用 “企业+农户”带动脱贫模式, 与贫困户建立帮扶责任关系,农户可入股分红。 去年11月园区正式投产后,年产量可达1800多万袋,带动500户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而据县扶贫办副主任温平介绍, 从今年起, 贫困户每年还可分红700元,10年后返还本金和利息。
近年来,张北县突出抓好扶贫产业开发带动,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创新管理机制作为脱贫首要途径和根本举措。他们围绕蔬菜、甜菜、马铃薯、杂粮、食用菌等八大优势产业,把贫困户纳入优势产业链,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同时,创新 “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引导博天糖业、伊利乳业等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好地吸附到产业链上。
同时,这县还强化 “旅游+扶贫”理念,依托一节一路,探索 “景区带动、农旅互动、节庆拉动、能人推动”旅游扶贫模式,引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仅去年,张北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5000多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增收;草原天路惠及沿线9个乡镇、47个贫困村,人均增收1—2万元。
健全机制体制,构建精准扶贫 “防火墙”
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张北县建立起一系列制度:
——建立起 “分层管理、逐级负责”组织领导机制,构建精准扶贫指挥部、精准扶贫办公室、乡村脱贫攻坚组和驻村工作组、部门联席会。
——建立 “多渠饮水、 一口放水” 资金管理机制。 按照 “渠道不乱、 用途不变、 各负其责、 各记其功”的原则,出台相关政策,对各类可用资金进行整合,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扶贫开发,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432万元。
——建立 “社会扶贫、 多位一体”综合帮扶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包联扶贫、专项扶贫和企业扶贫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帮扶机制。处级领导分包18个乡镇和部分重点村,督促相关部门与所在乡镇推进扶贫工作;32个省驻村工作组、 44个市驻村工作组和98个县级工作组对口帮扶174个贫困村,定点帮扶全覆盖。
——建立 “能人带头、 合作联动”引领带动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与贫困户、 贫困村形成合作体,带动贫困户发展。其中,二台镇金家村致富能手孙守清带头成立了金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辐射和带动贫困户58户发展马铃薯种苗培育、 原种种植和产品仓储等链条产业,户均年分红1.1万元;单晶河乡共整合资金94.56万元, 成立了5个村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统一采购仔猪1182口,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58户、 1422人,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多元。
在此基础上, 他们还建立起部门负责督导、 乡村具体实施、 干部一线落实的工作机制, 进一步夯实乡镇脱贫攻坚主体责任、 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第一责任, 实行 “一票否决”; 提前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 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提高,并建立巩固脱贫的后续计划、 措施和保障, 避免出现边脱贫、 边返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