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陈小俊)日前,一场急急的秋雨让河北省阜平县长角村村边的小河河水猛涨。然而,村口新建的两座桥上,村里的车辆和行人仍像平时一样来来往往。“下大雨时,乡亲们再也不用为进出村子犯愁了。王越祥书记又把这件事儿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说这话时,村民段建亮不禁伸出了大拇指。
2016年2月,王越祥带领省农工办精准脱贫工作组进驻阜平县长角村,任村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从驻村的那天起,他就和组员树立了一个信念:“只要是群众需要、村里又办不了的,我们就要全力去做。”
长角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共152户、460余人。其中,贫困户54户、94人。全村仅有耕地230亩,人均不足半亩田,一年就种一季玉米。村里还有500亩山场林地,以枣树种植为主,但受市场影响,基本处于半撂荒状态。村民们一直苦于致富无门。
如何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的低效种植模式,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实现脱贫致富梦想,被王越祥列为头等大事。他带领工作组进农户、摸市场、访专家,多方求策问计。
香菇种植周期短、见效快、吸纳劳动力多。阜平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推广香菇种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王越祥与村里达成一致意见,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将长角村列为阜平县香菇种植专业村,并谋划了香菇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62亩,建设标准大棚47个,可种植香菇40多万棒,吸纳30户农户入股,带动百余人就业。
为加快香菇大棚建设进度,确保不误农时,王越祥和工作组起早贪黑,天天到现场指导,及时掌握建设进度,协调解决材料供应、输配电等问题。大棚建好后,菌棒入棚、分棚散棒、建立专业合作社、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与收储企业协商价格,他处处跑在前面。通过王越祥的努力,香菇产业园项目在长角村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去年,长角村共采摘香菇42.5万公斤、总收入253.4万元,棒均收入6.1元;采摘旺季日用工量达上百人,人均日工资60多元。整个项目拉动全村年人均增收2500元,收益率在全镇排名第二,长角村因此被评为阜平县“食用菌生产先进村”。
长角村基础条件差,需要解决的事情多。在王越祥和工作组的积极跑办协调下,村里的安全饮水问题被纳入省里的项目盘子,并作为第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总计投资上百万元,打深水井3眼,建无塔供水泵房3座;在今年雨季到来之前,修复了去年洪水冲毁的60米路基护坡和一个过水涵洞;协调资金10万元,改造提升了村“两委”办公场所和村卫生室,并安装了先进的节能取暖设备,为农户冬季取暖节能改造提供示范……去年,他们还从工作组经费中拿出5000元,为村里引进了第一批黑枸杞和连翘种苗,开展了中药材种植试验。
驻村以来,王越祥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去年6月,他发着高烧坚持给党员上完党课后,才去医院检查。住院治疗了两周,一出院又直接回到村里工作。去年一年,王越祥家里先后有3位亲人离世,特别是老父亲三次住院直至去世,他都是利用节假日回去看望照料,几乎未占用工作时间。今年正月初七,王越祥的岳父突发脑梗住进医院,因为忙于驻村帮扶,照顾老人的责任几乎全是他的妻子承担。王越祥为村里办的一件件事情,村民全都记在了心里,但他背后的这些付出,村里却很少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