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集镇志宇食用菌种植园,工人们正忙碌着准备金针菇上市。食用菌种植大户刘桂琳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幸福的笑容:“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价格与去年持平,大伙的愿望马上要实现了。”
返乡创业开启了金针菇种植之路
1989年出生的刘桂琳是成武县伯乐集镇人,也是志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2014年以前,刘桂林在青岛有一份绘图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父母,刘桂林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开始创业。
刘桂琳的父亲常年患病,一家人生活十分贫困。就这样,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刘桂琳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路。说起为什么选择种植金针菇,刘桂琳笑着说完全是因为妹妹的一句玩笑话。“你那么喜欢吃,为什么不去种呢”。就是这句话,让她突然间就像来灵感。
万事开头难,建设金针菇大棚需要启动资金10多万元,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最终,东拼西凑,勉强凑够十万块钱,开始建设第一个金针菇大棚。
自2014年7月,刘桂琳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金针菇标准化大棚,实现了当年盈利8万元。看到种植金针菇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第二年,刘桂琳多方筹集资金,在伯乐集镇王楼行政村,扩建了四个实验棚,开启了金针菇种植发展之路。
艰难起步汗水浇灌创业路
因为资金有限,刘桂琳决定不请工人,自己动手垫地基、建大棚。金针菇大棚选址在自家宅基地上,刨掉原来种植的树木之后,留下一个个很大的树坑,加上宅基地后面本来就存在一个大坑塘,这些都需要填平,工作量很大。刘桂琳就用铁锹一铲一铲地拉土填平,用几百车土填平了一亩多的大棚地基。从早上到晚上,从月初到月末,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桂琳瘦了一大圈。
虽然受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她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又当起了泥瓦匠,一砖一瓦搭建起自己创业的第一个金针菇大棚。现在,看着当初自己建设的大棚,刘桂琳有时候会忍不住地笑。
金针菇大棚建起来之后,刘桂琳就去金乡学习了半年的金针菇种植技术。2014年秋天,刘桂琳开始摸索着自己种植金针菇。在她的努力下,第一茬金针菇长得不错,刘桂琳还特意给村里每家每户都送去金针菇,让村民们一起尝尝鲜。
收获成功不忘贫困村民
从2014年开始,发展到现在,刘桂琳已经建起了4个金针菇大棚。看到种植金针菇赚了钱,周边的村民开始频繁地到她大棚里参观考察,学习种植金针菇。刘桂琳成立了成武县志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带动周边的贫困户一起发家致富。
“干活的地方距离我家就几分钟的路程,一天能挣八十多块钱,还能照顾孩子,只要有空我就过来。”42岁的刘洪灵放下手中的活说道。之前,因为家里的三个孩子,她无法外出打工,现在有了这个工作,基本的生活终于有了保障。
目前,以伯乐集镇为中心实验基地,辐射到汶上、九女等14家食用菌种植户,其中贫困户占到一半以上,食用菌标准化大棚发展到20个。为了更好地为社员提供服务,她与金乡最大的黄色金针菇生产基地晨雨菌业合作,为社员统一提供菌种、原料采购、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真正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
刘桂琳说,以后她还打算建一个金针菇半成品加工厂,带动更多人依靠金针菇致富。负责、认真、敢拼、敢闯,有股不服输的韧劲,这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才会让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闯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