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听闻龙泉有三宝:青瓷、宝剑、灵芝草。记者来到龙泉市当地有名的准野生灵芝基地——梅地村。梅地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地处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境内。村口有一座农舍,缕缕炊烟与晨雾在朝阳中渐渐散去。墙边立着一根硕大的木桩,上书“龙艺灵芝”四个大字。院门口,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正在乘凉,灵芝本就有延年益寿的效果,一度被称为仙草,如今采访开始就与近百岁的老人不期而遇,别有一番景致。早就听说,基地负责人项永年就是被业界誉为“龙泉野生灵芝研究第一人”的项永年。“欢迎,欢迎记者来访”!握着他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看到一张清瘦的脸庞,但是走路却是飞快,显示出常年在大山中行走的利落,见到我们显得格外亲切。项永年已年过半百,交谈中虽没有高深的理论,但他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隐居深山几十载,研究灵芝文化,近乎到了痴迷的境界。
上山探访准野生林芝的家,一路上讲起灵芝,项永年如数家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被深深的感染。“灵芝为中高型腐生真菌,龙泉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气候特征非常适合灵芝的发育生长。”项永年介绍说,他少年时代上山砍柴时,曾发现有些枯木和树桩上长有各种野生灵芝,但野生灵芝毕竟稀少,价格昂贵,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在发展香菇、茯苓等食用菌的同时,就尝试着用野生灵芝培育菌种。经过几十年时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他基本上掌握了椴木灵芝人工栽培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项永年利用这项技术与人合伙人工栽培椴木灵芝10座大棚,当年就获得了成功。之后,龙泉各地菇民纷纷效仿,大棚灵芝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迅速发展,产量逐年递增。到2014年,全市椴木灵芝年产干芝2500吨,孢子粉1200吨,销售额3.4亿元。成为拓宽农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随着破壁技术的引入,灵芝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和营销体系逐年发展壮大,产品附加值直线上升,“中华灵芝第一乡”和原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日益扩大。龙泉椴木灵芝孢子粉大部分产区铅、砷、汞等含量都在国家限定的标准以下。2007年,上海农科院在龙泉市取样测定,孢子粉的铅含量为0.2ppm,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灵芝和孢子粉,2012年,项永年寻遍大山,采集各种野生灵芝做菌种,然后移植到椴木上培养发菌。发菌成功后,搬运到野外森林里自然生长。但由于干旱少雨,又缺乏管理经验,连续几年试种均告失败。
项永年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总结试种失败的原因后,于2015年再度投入资金培育菌种,选择在自家山林里采用仿野生环境栽培灵芝50亩。从此,他早披星星晚戴月,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山泉水引入山林、引入试种基地。出芝时又长期蹲守基地,高温少雨时,铺上枯树叶,防止水份流水,又可杜绝泥土溅到菌盖上影响灵芝品质。通过一年365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仿野生灵芝栽培终获成功。经过精心管理,当年收获准野生灵芝5000多斤,孢子粉2000多斤。经权威部门检测,产品无污染、无化肥、无农残,品质大大优于大棚栽培灵芝,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项永年创办的年年丰家庭农场分别被丽水市、浙江省评为“示范家庭农场”。
仿野生灵芝栽培成功后,得到了食用菌界的肯定和新闻媒体的推崇,项永年因此成了名人。他被授予“杰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在2016年浙江省农博会上,龙艺牌准野生灵芝和孢子粉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展出的青瓷灵芝、毛竹灵芝、云芝和朱红栓菌盆景,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收藏家的青睐,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好评。
小规模仿野生灵芝栽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提振了项永年走规模化发展的信心。他通过筹集资金,尽心竭力,最终选址承包梅地源原始森林和谷地,规划建设生态灵芝谷观光园。从培育母种、原种、生产种到接种发菌,从挖山、整地、移栽到精心管理,项永年和他的助手蒋贤俊,每天带领60多人起早摸黑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经过连续6个多月1000多个工作日的艰苦努力,现已建成220多亩仿野生灵芝栽培生产基地,基地和产品都通过了有机转换认证。
与此同时,项目建设汇聚各方力量,他们战高温斗酷暑,工程进度突飞猛进。时至9月初,已完成通村小公路、游步道、小木屋及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建设。站在路口,远观峰峦高耸,青山如黛;近观溪流蜿蜒,风光优美。临走时,项永年动情地对本刊记者说:“生态灵芝谷观光园的建成,使我感到如释重负,倍感欣慰。当我遇到最困难的时候,是信念与梦想,鼓励着我坚守下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项永年倾其积蓄,借贷资金,艰辛创业,终成正果。希望这样的富民产业能得到食用菌界和当地主管部门更多地关心与支持,把灵芝谷观光园打造成全国仿野生灵芝栽培核心样板区,济富于民,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创业致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