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些大棚都正式投入使用,我们的利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产、储、 加、销于一体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了!”大棚负责人李文华边指导着建棚,边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56岁的李文华是迁安市杨各庄镇武家庄村村民,1991年,他在村里建起了一个泡花碱厂,年销售收入不错,利润也颇为丰厚。
到2010年,李文华已经成了当地四里八村小有名气的老板了。“泡花碱厂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我是不是应该干点别的呢?”近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快转型步伐,大力扶植 现代农业发展让李文华心里打起来鼓,“可干别的行业,选择什么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考察论证后,李文华发现香菇是食用菌产业中的拳头产品,也是我国传 统出口名优特产品之一,其生产主要用料为硬杂木,迁安北部县市林业资源丰富,有大量间伐下来的硬杂木,且运输方便,可确保原材料供应。

于是他决定“转行” 投农、发展食用菌种植。2012年,李文华把种植蘑菇的想法跟杨各庄镇镇政府一说,立即得到了镇领导和迁安市农业专家的支持。这年9月,李文华几次去唐山、天津、 北京考察食用菌的品种。为掌握蘑菇种植技术,李文华从书店买来了蘑菇种植技术书籍、光盘,挤出时间潜心研究。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2013年,李文华以每个4元的价格购进70万个菌棒开始种植蘑菇,从此,他把行李搬到了蘑菇棚旁。
为尽快掌握蘑菇种植技术要领,从70万个菌棒进棚那天起,他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从天气、气温、水分等细节记录有条不紊。面对这70万个菌棒、好几百万的投资,李文华可不敢有半点马虎,面对天灾带来的巨大损失,李文华的妻子说:“老李啊,咱放弃吧,这赔进去的钱就当打水漂了,再这么搞下去咱可真承受不住了呀!”“干就要干好,哪能因为遇着点事就打退堂鼓啊!”李文华是个铁汉子,面对这毁灭性的打击,他不服输:总结教训后李文华又重新投资200多万重新建起了更加结实的焊接铁架大棚。
为解决技术难题,他又高薪聘请了一位工程师级技术人 员做全程技术指导及管理。如今,他看着一个又一个大棚支架平地拔起,一筐又一筐蘑菇被搬上了大货车,对种植好蘑菇充满信心。经过一番考察后,今年,他启动了“公司+农户” 的模式,吸引周边村民加入合作社打工和种植蘑菇。目前,他的合作社已流转土地230多亩,建设160多个大棚,安置了近百名小套村及周边村民就业,投资额已达一千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