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周不修是金乡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现任晨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他也记不清自己究竟领过多少荣誉。因为,他的眼里,只有食用菌。
1980年 他开始研究平菇,与食用菌结缘,到现在已近40年。平菇、银耳、金针菇、猴头菇、羊肚菌……小小的食用菌承载着他的梦:把小蘑菇做成大产业、带动乡亲致富!
痴迷技术的“研究者”
“金黄色的是榆黄蘑,那边棚里是榆耳。现在看的这一棚都是猴头菇长成后毛茸茸的非常像猴头……”化雨镇晨雨食用菌基地的培养棚里周不修滔滔不绝,对各种食用菌如数家珍。他看起来像个普通老农,但只要一说起食用菌立即神采飞扬、判若两人。
爱琢磨、肯钻研、舍得投钱,在食用菌技术研究实践应用方面,周不修比起农业大学的教授也毫不逊色。实验室里,有恒温振荡器、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烘干箱……他拿出几管液体菌种介绍说,现在正培养着十几种珍稀菌种的母种,等母种在发酵罐中扩繁生成后,再经过车间培养生成栽培种就可以种植了。“原本需要两个月,经过我们研究改进8天就能出(菌种)!”周不修指着振荡器上装着液体的小瓶神采飞扬。“别看这小小一瓶,可是10万包菌种呢!”
目前,晨雨食用菌合作社已成为省级菌种繁育中心,具备年繁育400万瓶各类菌种能力,而周不修研究的无菌接种桶接种等技术
也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
乡亲致富的“圆梦人”
辛苦钻研出来的技术获得了专利,他却并没有把“利””专“起来,而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乡亲们。因为,和食用菌“纠缠”了半辈子的他,一心追求播撒技术火种,让乡亲们通过食用菌产业改变生活,先后总结出10多种菌类高产栽培技术,从配料、接种、生长管理到出菇管理,他都手把手教给了有种植意愿的乡邻。从1983年开始,周不修已经办了几百场食用菌技术培训班。为了带动更多农民,他还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晨雨食用菌技术研发培训中心,免费授课,每年培训社员1500余人次,面对面学,手把手教,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期,时间基本都花在培养棚、实验室、培训讲座……帮农民解决技术问题就是他的“休息方式”。就这样,周不修把食用菌种植技术播撒到了全县。
土专家的大格局
“大公无私”源于周不修的大视野、大格局。“我一门心思只想做大食用菌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人参与,需要技术共享。”这样的格局,让他把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在他带动下,化雨镇吴海村走上了富裕路,当地300多农户种食用菌
金针菇种植面积最大时达4000余亩,化雨镇也成了全国最大的黄色金针菇种植基地。但几年前,金针菇行情下滑,农民收益衰退。
周不修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意识到是时候转型了。2017年冬,他瞄准了羊肚菌,为了让生长条件苛刻的羊肚菌落户,周不修1年多时间里做了10多种实验,羊肚菌人工栽培模式终获成功。可转眼之间,他又把这些技术传授给了乡亲和同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同行应该是朋友,这样才能博采众长,加上自己的创新,把产业做得更大。”周不修反复强调。
谈及目前的打算,他说自己要在提高珍稀菌种创新上下功夫,继续带领晨雨菌业研发团队完善良种基因库,做好珍稀品种的驯化、培育和研发,培养人才、壮大金乡食用菌技术队伍,让农民轻松种菇、轻松卖菇,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谱写金乡菌类产业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