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包海鹰:药用菌女专家的民生情怀

    发布时间:2019-09-29

      来源: 吉林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协会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包海鹰是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用菌物专家。
        1991年包海鹰随爱人来到吉林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4年包海鹰进入韩国忠南国立大学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开展了抗老年痴呆方面的药物研究工作。回国后,在李玉院士带领下在中药中的菌物药的研究方面开展了研究,主要有挖掘整理我国民间、民族及中药中的传统菌物药,探讨其“三性”(药性、活性、毒性)、用药规律、抗肿瘤作用机理、体内代谢途径及研发新产品等。26年来,包海鹰随爱人图力古尔教授常常进入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进行菌物资源天然状况调查研究。跋山涉水、蚊虫叮咬、艰苦劳累,却始终坚持不懈。每年从春到秋奔走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山区、森林、草原调查药用菌资源,并带领学生们去采集样品,再带回实验室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鉴定毒菌感动380万汉中人
        她凭借深厚的生物学和中药学功底,与爱人一起为百姓健康准确鉴定有毒蘑菇,开展蘑菇科普。2012年7月,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山区群众采食野生蘑菇中毒,导致50余人住院治疗。包海鹰夫妇接到了汉中市政府发出的救援申请,他们立即动身前往汉中。在当地,通过查看32份野生蘑菇样品的资料和留样,进行准确科学鉴定。包海鹰夫妇的鉴定结论,为汉中市有效防控群众误食野生蘑菇中毒,提供了科学依据,控制了中毒事件的继续发生,为保障汉中广大群众食品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这种专心科研、精诚敬业、大爱无疆的精神,深深感动了380万汉中人民。
    采集珍贵的蒙古口蘑
        包海鹰来自内蒙古草原,在中药学和生药学领域,她执着、坚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为了研究蒙古口蘑 Tricholoma mongolicum这种只在文献中看到过的珍贵食药用菌,包海鹰几年来曾多次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进行考察调研,却无果返回。直到2010年的一天,内蒙古方面打来电话说寻找到了蒙古口蘑。包海鹰二话不说立即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带上助理直奔火车站前往呼伦贝尔。由于最近的一班火车满员,包海鹰购买了无座票,一直站到 了海拉尔,下车后乘坐牧民的摩托车来到发现蒙古口蘑的蘑菇圈现场,仔细观察这一珍贵菌的生长环境、生态及土壤情况,采集标本及分离菌种,得到了有关蒙古口蘑的珍贵的一手资料。有人说,“超”字是因为不断地辛勤奔走,才会越过他人。包海鹰凭着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凭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和辛苦,成为同龄学者中的佼佼者,在探索求知的科研道路上,一直坚守着爱岗敬业的理由。
       18年坚持不懈求真务实
        经过不懈努力,包海鹰带领她的团队在菌物药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先后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她主编的全国农业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已经成为中药专业的主流教材。包海鹰说,她的目标就是通过对菌物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尤其对于濒危菌物药的深入研究,使其逐个进入药典,从而有效保护这些中药。还要研究药食同源的菌类,使更多的种类进入保健食品和新资源食品行列,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百姓。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韩国兴起桑黄热。到上世纪90年代初,包海鹰的团队开始对桑黄进行深入研究考证,完成了两项关于桑黄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有“药用木腐真菌‘桑黄’资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30870013)和“‘桑黄’类药用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资源及其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机理研究”(31270088)。
        在中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桑黄被记载为“桑耳”,在唐代本草著作《药性论》中首次出现“桑黄”的二字。在宋代唐慎微的《大观本草》中也首次出现描绘“信州桑黄”的图片,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桑黄图片。那么在现代被称为桑黄的三十多个物种中哪个是真正与中国古代描述相吻合的中药桑黄呢?经过查阅大量的古今文献,结合实地调查、探访、采集及实验室内的钻研等多种途径,相继在山东夏津、河北承德、新疆阿克苏等地古桑树上均发现并采到桑黄,多方面的事实证明现代桑树上生长的粗毛纤孔菌lnonotushispidus,与古代医学典籍上记载的桑黄是相吻合的,是真正的传统中药桑黄。产地百姓也都叫其桑黄并在民间广泛应用。主治的疾病与现代很多病症相当,如免疫功能低下、体内肿瘤或恶性胸腹腔积液等。
        包海鹰主要从事的是中药学和生药学教学与科学研究,尤其经导师李玉院士指导,她在其负责的生药学学科创造性地设置了菌物药研究方向,并首次提出了“菌药生药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新名词。
        26年的教学工作中,包海鹰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1万人。她的很多学生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佳皓蔬菜种植园:引进食用菌智能大棚,每棚放置菌棒2万棒

    佳皓蔬菜种植园:引进食用菌智能大棚,每棚放置菌棒2万棒

    佳皓建造的智能食用菌大棚层架式越夏食用菌生产模式,是...

    2025-08-07 08:58:33

    弘亚食用菌:帮助县内农户建设食用菌大棚600座

    弘亚食用菌:帮助县内农户建设食用菌大棚600座

    河南宝丰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曼永峰首创的“三...

    2025-08-06 09:03:11

    精创食用菌公司:菌棒年产能达600万棒

    精创食用菌公司:菌棒年产能达600万棒

    浙江庆元县精创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数字化和物联网技...

    2025-08-01 11:11:00

    宁升绿康:年产食用菌18000余吨

    宁升绿康:年产食用菌18000余吨

    成都市宁升绿康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是集科研...

    2025-07-31 10:58:16

    曙光食用菌产业园:智能化大棚提高菌菇种植质量

    曙光食用菌产业园:智能化大棚提高菌菇种植质量

    内蒙古突泉县曙光食用菌产业园建于2024年,占地面积145.7...

    2025-07-30 11:04:37

    甘肃临潭县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年产菌种及营养袋1200万袋

    甘肃临潭县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年产菌种及营养袋1200万袋

    甘肃临潭县食用菌科技产业园是临潭县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

    2025-07-26 09:10:39

    聚旺食用菌基地:年产木耳3万余斤

    聚旺食用菌基地:年产木耳3万余斤

    目前,黑龙江省宝清县龙头镇柳毛河村聚旺食用菌基地规模...

    2025-07-23 14:21:06

    天华生物:智能化生产,年产食用菌5000万瓶

    天华生物:智能化生产,年产食用菌5000万瓶

    江西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紧跟数字时代步伐,运用自动化...

    2025-07-18 17:04:53

    许东村食用菌产业基地:食用菌年产量约120吨

    许东村食用菌产业基地:食用菌年产量约120吨

    河南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许东村食用菌产业基地于2017年建...

    2025-07-10 14:03:06

    新代米生物:科技赋能食用菌产业

    新代米生物:科技赋能食用菌产业

    湖北新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是一家食用...

    2025-07-04 13:33:59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