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西乡县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嘉陵南去,汉江东流。初春时节,盛产茶叶的午子山已是山花烂漫,云雾缭绕,风景秀丽。
走进西乡县,到处是忙碌的景象,人们都在忙着春耕和复工复产的事情。来到白龙塘镇白龙社区一处新建的食用菌厂房,黄蓉正驾驶着三轮车搬运木料,等她干净利落地卸完一车木料,便和我们聊起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据她讲,15岁的时候,因为家里极度贫困不得不辍学,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务。虽然从早到晚地忙活,一年下来也挣不到几个钱,于是她决定上深圳打工来改变家庭状况。后来,因为父母身体有病病,她又回到了村里。2017年,黄蓉家因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7张嘴要吃饭,老人要治病,2个孩子要上学,仅靠丈夫在石材厂打工的微薄收入无法弥补家庭的支出。
“在南方打工这些年里,我经常在想,我们家就想要脱贫,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一定要找到一个好项目。”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黄蓉每天雷打不动收看《致富经》栏目。连续看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量,她把创业项目盯在发展种植木耳上。
“刚开始搞地栽木耳时,还有人说我这是瞎折腾、白忙活。”当地没有人种过地栽木耳,自己也没有从事过食用菌技术,仅靠电视里的只言片语,只能是“瞎子摸象”。在大家质疑的目光和劝阻下,黄蓉还是下决心发展地栽木耳。
“别人能种成功,我肯定也能行。”不服输的她慢慢上网查资料、加致富微信群,甚至到一家食用菌企业无偿务工近三个月,系统性地学会了装袋、灭菌、接种、养菌等关键步骤。社区主任李凡得知黄蓉的创业想法后主动帮助她协调土地,还帮助获得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
开弓没有回头箭。拗不过黄蓉的“倔犟”,全家人选择了支持。2018年初冬,白龙的山坡上青霜白露、寒风刺骨。为了解决配料中的锯末问题,黄蓉全家6个大人上山砍柴,吃住在山上。饿了、累了、手划破了,大家都没停下来,连续的重体力劳动,“倔犟”黄蓉的胳膊和手腕甚至都没了知觉。短短10天时间,全家人便备齐了所需原料。
为了减少产业投资,黄蓉很快学会了驾驶三轮车、接水管和拉铁丝网等男人们会干的活。很快,2.5万袋菌种含着心血下地了,那段时间她每天天不亮就跑到田坎边去看,晚上才又依依不舍回家。
经过近一个月的等待,密密麻麻的黑木耳终于从袋子探出了头,她终于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日子,她更加细心地照料可爱的木耳,盼着它们早点成熟。
终于,一桶一桶的鲜木耳铺在晾晒架上,煞是令人惊喜。采摘那天,全家老少齐动员,一过秤,2万多斤!亲眼见到了肥嘟嘟的鲜木耳,村里的乡亲们一下子都被黄蓉的“倔犟”所折服。“这姑娘有狠劲,能干成大事!”
2018年9月份,听说镇上要举行首届“农民丰收节”,她高兴地带着自己晾干的干木耳参加了活动。由于黄蓉的地栽木耳利用野生条件生长,产品纯绿色、无污染。不到2个小时,700余斤产品被抢购一空。一下子“黄蓉地栽木耳”成了社区产业发展的招牌,许多贫困户纷纷前来学习取经。作为被表彰的“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脱贫模范,她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都教给了大家,并且表示随时提供技术服务。
“只要肯动脑筋,怀着必胜的信心,在农村一定会有所作为,一定会过上好日子。”黄蓉说。(来源: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网 记者 党柏峰/谯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