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昌,男,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奠基人”“山西现代食用菌产业奠基人”。常明昌在山西省80多个县区开展科技扶贫,选育优良品种300多个,推广香菇、木耳、白灵菇、绣球菌、杏鲍菇、灵芝、猴头、冬虫夏草等,实现经济效益36亿元以上。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常明昌开始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30多年来,他先后发表论文216篇,培育了晋灵芝1号和晋猴头96号2个新品种;率领团队完成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相关技术标准19项;他主持完成的7项重大科技成果中,有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在山西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楼,这里就是常明昌教授和团队成员的“阵地”——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走进楼内,可见一盆盆用灵芝制作的高低错落的盆景,以及墙边架子上各种蘑菇的样本,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两柄直径一米多的灵芝。就是这些夺人眼球的宝贝,让常明昌执着研究了30多年,并且带动了百姓脱贫致富。
今年57岁的常明昌出生在山西大同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81年,他考上了山西大学生物系,进行野外调查、采集藻类和真菌标本,去的地方都是深山老林、戈壁荒漠,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有时候独自一人吃住在山里。大学4年,常明昌走过了大半个中国,1985年,常明昌大学毕业后进入山西农业大学工作,倾心于食用菌栽培、山野资源开发、真菌分类、保健食品和块菌研究。
从1992年起,常明昌开始探索农科教、产学研和科技扶贫相结合的道路,他创建了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创业之初,找一块空地,挖几条地沟,盖上塑料布,就是最初的菇棚。为了实现顺利出菇,常明昌和团队成员经常连续多天守在潮湿闷热的菇棚里,根据食用菌生长周期,随时烧火加热、喷水增湿,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去检测各种技术参数,形成了一系列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为了收集野生食用菌资源,常明昌经常骑上摩托车一口气从山西农大跑到盂县、汾阳。为了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常明昌团队克服了一道道难关,掌握了一整套食用菌庭院式栽培生产技术。“要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
1999年,常明昌到贫困县安泽县蹲点扶贫,他发现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林地资源非常适合种植香菇。9个月的时间里,常明昌奔波在山区小路上,穿梭于菇棚间,去了100多趟安泽县。过去用来烧火的枝条、木屑、玉米芯、秸秆,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财源”。
“山西的地形,东边是太行山脉,西面是吕梁山,中间还有不少大小河流纵贯,独特的冷凉干燥气候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在常明昌的指导下,安泽县陆续建成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成为山西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两年时间,安泽县增收4000多万元,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常明昌,邀请他指导当地发展食用菌产业。
技术带动增收 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常明昌笑着说,有时候自己也想懈怠,也有遇到困难想泄气的时候。可是每次在技术培训时,面对那一双双渴望知识、渴望脱贫的眼睛,他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他们。在常明昌的手机里,有40多个食用菌种植群,每个群都有百余人。至于菇农的微信,他自己都记不清楚加了多少个。
去福建、上海等省份考察时,他见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情景。“那里完全实现了对生长要素的精准控制,可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束缚,真正达到了高产高效。”震撼之余,常明昌也看到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办起了山西省第一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并逐步建立起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在他的努力下,一系列科研成果跃出纸面,也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全国栽培黑木耳,一般只有春栽和秋栽。但在吕梁山区黄土高原冷凉气候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我们实现了春栽、夏栽、秋栽不间断,这在世界上也属于领先水平。”常明昌边向记者翻看他手机里保存的基地图片边向记者说。
2016年吕梁临县青凉寺乡柳沟村山圪崂农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常明昌团队就进行过技术指导。到现在,合作社已建成11个发菌棚、31个出菇棚和500平方米生产车间,年产香菇近40万袋。
2000年至今,常明昌带领团队在吕梁、大同等7市大面积推广食用菌栽培,帮扶了200多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帮助40多个贫困县致富增收;帮助31家企业建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其中6家年产值过亿。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由2009年的9万吨发展到2018年的36万吨,产值翻了5倍。
“2020年,在省委统战部的大力帮扶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吕梁山区的中阳县已打造成年产1600多万袋的全省最现代化的黑木耳生产基地,今年将生产5000多万袋,成为华北较大的木耳生产基地……”说起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常明昌充满信心,“我不怕苦,就是想实实在在做一些事,让小蘑菇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化知识为生产力
近年来,常明昌带领团队先后开展食用菌培训400多期,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并带动3万多户农民脱贫,还开设了免费咨询电话、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常年走进田头的常明昌更像个农民,但学生们打心眼里尊敬、佩服这个化知识为生产力的教授。在山西农大校园,常明昌讲授的《食用菌栽培学》一直是农大听课人数最多的一门,每次上课,330人的大教室总是座无虚席。
一直以来,常明昌有一个梦想,就是建立全国第一个食用菌学院,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造福农业,真正让农村发展,让农民致富。2020年3月,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申报的“食用菌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全国首个食用菌本科专业,开创了中国食用菌大学教育的先河。
如今,在常教授团队的努力下,山西省食用菌产业从技术到规模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食用菌行业科技扶贫带头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