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三万菇农大江南北“淘金”
发布时间:2002-04-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日,云和县菇农叶长富和林雪琴又把一万多包黑木耳菌种运往安徽省金寨县。这些菌种除一部分用于他们自己的基地生产外,一部分将分销给当地农民。金寨县以前不产黑木耳,现已发展到了年培育菌种170万包的生产规模,丽水菇农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像叶长富、林雪琴这样在全国各地从事食用菌异地开发的技术型菇农,目前在丽水市已3万人之多。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把丽水的“香菇经济”延伸到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县(市、区),实现了丽水香菇经济量的扩张。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年创造的产值已超过5亿元,其中香菇产值3.5亿元、黑木耳产值近2亿元。
在食用菌异地开发的模式上,丽水各地菇农各显神通。云和县菇农采取“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在当地中小城市以自建或承包基地为示范,引导和发动当地农民种菇。他们既作技术指导,又供应原辅材料和菌种,一举多得。莲都区的近万名菇农采取的则是“异地制菇、就地鲜销”的作法,把做好的菌棒运到上海、合肥、南京等地郊区,租房种菇,供应当地“菜篮子”。
随着丽水菇农的示范与带动,全国各地的食用菌生产也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庆元、龙泉、景宁等地身怀制菌种菇绝技的菇农成了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的“抢手货”。庆元食用菌农艺师吴锡鹏接受深圳市平湖镇聘请,担任该镇的食用菌技术顾问。一年间,在他的辅导下,该镇食用菌生产发展到了60多万支的规模。
对于菇农的异地创业,丽水市各级政府积极做好引导、服务和管理工作。云和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异地开发领导小组,各重点乡镇也都设立了以农业副乡(镇)长总负责的领导机构或“异地开发办”,健全对外联系网络,为外出菇农提供技术、信息和综合服务,并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使异地种菇朝着高效、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