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农业结构调整为什么受农民欢迎?
发布时间:2003-05-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调整农业结构是各地农村都在做的一篇重头文章。但在调整过程中,一些地方仍采取计划经济的方法,脱离市场搞调整,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产品“卖难”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与调整的积极性;有的地方甚至还坑农害农,伤了农民的心。这样的农业结构调整当然不会得到农民的拥护。
最近记者到广东省肇庆市和海丰县采访时发现,前几年愁坏当地政府的农业结构调整再也不用政府发愁了。农业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农民什么时候种、种什么再也不用政府去催了,他们自己都有个谱,我们根据农民的需要做好服务就行了。
前几年,肇庆市鼎湖区在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措施不少,遗憾的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位干部说,关键是政府部门的角色没真正转换,常常是“ 我要农民种什么”,而不是“我能为农民做什么”。一提到调整,就是定任务、下指标、讲面积。这样,农民往往不听,还反问:我种出来的东西,政府能帮我找到市场销售吗?
莲花镇一家养鸡公司给了鼎湖区政府新的启示。
这家公司是鼎湖区的一家龙头企业,他们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不但为养鸡户提供种苗、技术和饲料,还与农户签订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由于解决了市场流通等问题,鼎湖养鸡户很快发展到595户,去年农户养鸡1288万只,农民从中增收1200万元。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使鼎湖区政府部门认识到,要调整结构并使农民增收,关键是要为农民找销路,培育市场。区政府将这一模式在全区进行了推广,并把扶持一批龙头农业企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通过这种模式,这个区的畜牧公司引导农民发展养猪业,去年生猪饲养出栏30多万头,农民增收超过1000万元,成为全区农业增收的“大头”。
农业结构调整不单是帮助农民找市场,鼎湖区政府还主动为农民做好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引导服务工作,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贝水镇农民黄泽平去年种植甜玉米50亩,亩产仅500公斤,经过当地政府请来专家培训后,他今年就将甜玉米种植扩大到200亩,亩产量提高到700一750公斤,预计总产值可达32万多元。黄泽平说,现在农业结构调整行政干预少了,而政府的市场销售服务和科技引导多了,农民年年都有实实在在的增收,这种调整我们欢迎。
在海丰县,正在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也得到农民的积极参与。海丰农委的同志告诉记者,海丰的农业结构调整从农民最盼、最忧的问题入手,调整后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因此不用政府行政命令,农民都很自觉地加入到农业结构调整之中。
海丰黄羌镇荒山坡地较多,以前由于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农民经常增产不增收。镇政府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种植青橄榄市场前景看好,而荒山坡地也很适合于种青橄榄。镇政府决定将创建万亩青橄榄基地作为一项重要富民工程来建设。为确保落实,这个镇实行领导办点责任制,每个党政领导成员下乡创办100-200亩示范点,每个机关单位负责人创办50-100亩示范点,每个镇干部创办10亩示范点。镇政府还筹集资金50万元,培育青橄榄苗45万株,免费分发给群众种植。此外,黄羌镇还引进两家外商创办了橄榄园基地,兴办青橄榄加工厂,为农户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目前这个镇已种植青橄榄4000多亩,农民人均可增收数百元。
海丰还先后动工兴建了综合养殖场、万亩木薯生产基地、万亩蔬菜种植带、万亩水产养殖带和花卉种植网点,农业经济效益大增,带动全县大部分农民增收。
海丰农委负责人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再也不能用行政命令瞎指挥了,而是要为农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农业结构调整要以资源为依托、以销售和市场为导向来制定调整决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样才能使农民切实实现增产增收,才能得到农民的欢迎。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